社会组织在行动|累了?倦了?樱花就要开了,请一定坚持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2-11 16:56

有一群人,不是医护人员,却活跃在前线,他们打电话打到嗓子沙哑,马不停蹄送物资,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到三更半夜,敲开每一扇门,排除每一个隐患。

他们是社会团体,是社工、是志愿者,是居民安全的守护者。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他们正在竭力冲锋,为战疫胜利保驾护航。

但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恐惧、担忧、疲惫,但他们必须面对,尝试解决,不断说服自己,他们坚信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疫”。

潼南八方义工志愿协会志愿者们为居民测量体温

工作连轴转,他们每天像“打仗”一样战斗

“师傅,进小区都要测下温度。感谢你们的配合和支持。”“请问你们家有没有从湖北回来的人呢?”

每天,这些话都要在吴锐口中重复好多次。在江北区观音桥街道鲤鱼池卫生服务中心旁的防疫检查站,肢体残疾的吴锐和社区居民志愿者一样,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值守,这样的状态他已经坚持了10余天。

江北幸福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吴锐在岗位上做疫情防控登记工作

市民政局积极动员各级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三社联动”群防群控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和广大社工发挥各自行业优势、专业特长,在做好自身防疫前提下,积极联系行业、企业、社区、群众,协助做好社区防控、疫情监测、信息收集、宣传教育、情绪疏导、助老帮扶等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1月24日,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重庆作为湖北的近邻,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任务十分繁重。

吴锐是江北区幸福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当他听说,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志愿者,吴锐第一个站出来。

从2月3日起,重庆暖洋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20余名社工开始为6个社区的居家隔离人群提供“代购”服务。

“因为采购量大且又十分繁琐,而我们只有20人左右,几乎每天上午,我们一直在超市、药房等地‘打转’。”从专业社工转变为志愿者角色的秦丽娜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一直在战斗,而午饭通常就是一盒泡面,吃完就开始挨家挨户去分送物资,全部送完通常都要到下午五六点钟,每天晚上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还要统计第二天需要采买的清单。

困难有心酸,但他们从不退缩一往无前

记者从市民政局相关处室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中有77个参与疫情防控,共招募和发动志愿者10万余人,其中有42000多名志愿者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经过连续多日的奋战,当下参与“战疫”的许多志愿者都已经十分劳累,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进入了一个“疲惫期”。

暖洋洋社工秦丽娜告诉记者,“抗疫”工作即使再辛苦不算什么,令她委屈的是居民的不理解。“怎么送来的这么晚啊!”“这个菜买贵了!”有时候,她们会遇到这样一些责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志愿者们的信心。暖洋洋社工负责人徐鹏介绍,工作繁杂、得不到居民的认可,这是志愿者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

杨元春为过往车辆做好登记检查工作

从1月23日一直工作至今的大渡口区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主任杨元春,则更担心的是志愿者的安全保障问题。“自己累点到没什么,只是每次看到志愿者和社工,戴着一个口罩、一双手套,冲在抗疫的一线,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十分心疼。”

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保障,志愿者家属强烈反对也是大家难以迈出这一步的原因,渝中区至善行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王女士是一名普通的士司机,儿子曾强烈反对她外出参加志愿服务。

渝中区至善行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在磁器街公交车站为等候公交车的乘客检测体温

然而,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社工、志愿者们都深知这个道理。尽管困难重重,他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迎“疫”而上。

吴锐虽然身体残疾,可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默默付出;秦丽娜在结束工作后,自我调节情绪,第二天又元气满满投入“战斗”;尽管安全防护物资紧缺,杨元春和同事们仍在积极想办法购买口罩等物资;王女士给儿子解释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得到了家人理解,最终一家人全部成为志愿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社工和志愿者们这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敬畏生命,逆流而行,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勇于坚守,用行动诠释社会责任和担当。

万州薄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和志愿者协助开展楼栋消毒工作

专家:扛住当前大考,疫后建设社会组织不可缺位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社会工作)获得者周昌祥看来,我市志愿服务资源丰富,志愿者他们来源于社区,熟悉社区情况,能够成为社区防疫工作的生力军。近年来,专业社工服务机构迅速发展,专业社工借助“三社联动”参与培育社区共同体的服务中,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形成默契,在宣传疫情防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尤其是当前正处在疫情控制的关键时期,社区防控任务更加艰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经历半个月的连续奋战非常疲惫,广大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接力社区工作者,持续性开展防疫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区工作者的压力。

“疫情结束后,社工和志愿者的力量依旧不可缺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教授齐芳表示,后期预计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进行生产恢复、社区关系恢复、家庭关系恢复等重建工作,部分群众也会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尚需要社工和志愿者从个案辅导、社区资本重组、社区关系重建、社区互动重构等方面进一步服务民众,帮助他们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来。(文/秦川 霍瑞新 胥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