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③丨何天宠:一生杂技情 今世来世都放不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1-20 18:23
听新闻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①丨向菊瑛:为民歌谱曲 千余首作品里的巴渝情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②丨高兴:掀起40余年“舞蹈风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0日18时23分讯(记者 舒婷)“何老师已过了七十古来稀,八十而耄耋的年纪,她还是那么有活力,慈祥而亲和……”这是现任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2016年时在老团长何天宠回忆录里下写的感受。

已年过八旬的何天宠,现任重庆杂技艺术团顾问,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与杂技结缘,这一生就放不下了。

初次见到何老,就跟陈涛团长说的一样,她慈祥而亲和。当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想要搀扶她时,她反而挽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手,热情亲切和善,步伐灵敏。

拿下“杂技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等荣誉的何老,她的故事屡见报端。但今(2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系列报道,带你走进何老忙碌的“退休”生活。

何老(右)和现任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华龙网发

66岁:晚了6年退休

在很多人眼里,杂技是碗“青春饭”,学得要早,退得也要走。

1954年,年仅13岁的何老在重庆孤儿院里被相中进入杂技团学员队,开启了她与杂技相伴一生的故事。

学杂技的辛苦非外人能想象,凭着不服输的劲儿何老将节目《蹬人—平衡造型》练成了拿手绝活。

何老年轻时表演剧照。重庆杂技艺术团供图 华龙网发

1959年,何老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献礼演出,并参加国宴,受到那时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著名歌唱家王昆、胡松华,舞蹈家陈爱莲等中国艺术家代表组团出访北欧四国。

20多年的舞台表演,她用杂技“外交”,先后20多次出访世界各国,足迹遍布五大洲,享誉艺坛。直到38岁,才真正退下舞台转入教学工作,1989年任杂技艺术团副团长。

“我提交了三次辞职报告。”何老说,那时任命还没下来,她怕到管理位置后,就没办法教学了。“我那时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在一线继续教学”。


何老(左二)曾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图为何老家客厅墙上挂的照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舒婷 摄

那会儿,也正值杂技艺术团“低谷期”,连续几届大赛都未曾拿奖。为重振雄风,何老重新组建教师队伍、重新招收小演员,白天夜里忙忙碌碌。

1993年,杂技艺术团打了个“翻身仗”,拿下第二届全国杂技“新苗杯”大赛金奖,1994年1月,代表中国杂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第八届未来杂技节,以高分拿到了大赛唯一金奖。

1998年,何老成为新任团长,那时她还有2年就到60岁了。眼看要退休,她还是放不下。

“当了团长,我还是想当老师,想再多培养一批演员。”一直到2006年,何老66岁,才真正从杂技艺术团退下。

1993年至2006年间,重庆杂技艺术团先后参加了5次全国大赛、5次国际大赛,荣获团体及单项大奖30多个,实现了重庆杂技国际国内金奖零的突破。

年轻时的何天宠。重庆杂技艺术团供图 华龙网发

67岁:到学校任9年杂技老师

何老对杂技的情,剪不断。

2006年从杂技团退休后,何老心里又想着希望进学校教学。

那时重庆民族艺术学校没有开设杂技班,经过何老的一番“建言献策”,2007年杂技班开了起来。

何老叫上以前杂技团里的两位老师,一起教。

“一开始没几个学生愿意来学”何老说,学生们都觉得杂技苦,没人愿意来。一些“好苗子”,都是经过多番游说才愿意的。

就这样,杂技班从无到有,最多的时候有30多位学生。利用学生早上晚上空余时间,何老和其他两位老师给学生授课,苦练基本功。

2008年,何老已从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杂技团宿舍搬到了南岸区,每天早上5:30就要起床赶公交,下班也坐公交回去,从早到晚,她都把时间放在了杂技事业上,年过七旬虽然有些吃力,但仍有干劲儿。

2007年至2015年间,何老和另外两位老师培养近30名优秀杂技演员输送到上海杂技团、陕西省杂技团、重庆杂技艺术团。

在2020年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系统新春团拜会上何老分享自己的感受。重庆杂技艺术团供图 华龙网发

76岁:回团再带学生

2015年从学校退下来后,何老原本以为不再教学了。作为杂技艺术团的顾问,2016年应现任团长陈涛的邀请,她又回到杂技艺术团学员队教学。

那时团队有30多个学生,何老的任务就是为队伍安排训练课程。

到了团里,何老恢复早功,每天早上6:30-9:00组织训练,训练完后才能吃早饭。

“那时干起还是很恼火了。” 已七旬高龄的何老,周末还陪着学生们加班训练。

2018年10月份,参观完这届学生的毕业晚会后,何老才真正退下来。

陈涛说:“我们对何老师又怕又爱。”8岁就进入杂技艺术团的陈涛,何老在他的印象里,是个很严谨的人,把小事情做到极致,对待杂技充满热情。

“做起工作会很充实,只要自己精力足,身体还可以,就会一直干下去。”谈起杂技,何老脸上写满快乐和满足。

何老家的客厅里摆满了她获得的一个个荣誉证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舒婷 摄

80岁:把家搬回离杂技团近点儿

2019年10月,何老把家迁到了离杂技艺术团只有几百米的地方。

“我给他们打电话说,我又回家了哟,走路只要2分钟,你们有事儿就叫我。”刚搬过来,何老就迫不及待地给团里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又回家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何老挽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手,从杂技艺术团往她家走。

但真的不止2分钟。

走在那条路上,看着何老倍感快乐的模样,会真的理解她为什么只想说“走路仅仅2分钟”。

走进何老家,她把多年来的荣誉也“迁”了过来,客厅的柜子里整整齐齐的摆满了一个个的荣誉证书,墙上挂着用相框装裱好的一张张照片,或是剧照、或是和重要领导人的合影。

一个个证书,一张张照片,都是她与杂技相伴一生的回忆。

说起是什么信念支撑她一辈子,何老说,旧中国杂技艺人命运很悲惨,他们没有社会地位,受尽了人间的欺凌,被叫作“下九流”“耍把戏的”,源远流长两千多年的杂技历史,写满了老杂技艺人的风雨沧桑。现如今她获得的荣誉,如一个个闪光的足迹让她很感恩,何老说:“我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抚育了我,我很感谢党和祖国对我的培养、关心,我永远也报答不完党对我的恩情。”

何老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她只是杂技领域的一名小演员。“我没干什么事,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如果还有来世,我还要干杂技。”何老这一生杂技情啊,今世来世都放不下。

如今,位于南滨路的国际马戏城,杂技团新的根据地,每天座无虚席,一个个演员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赢得满堂喝彩。

》》相关链接

何天宠,现任重庆杂技艺术团顾问,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市文联一届、二届副主席,重庆杂技艺术家协会一届主席,二届、三届荣誉主席。

5次担任全国杂技比赛评委,两次担任国际杂技比赛评委。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杂协授予“杂技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杂协授予“为杂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获得“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立二等功”,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十佳妇女标兵”“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被评为“重庆市宣传部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三次荣获“全国杂技比赛优秀教师奖”,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杂技艺术团“集体一等功”。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