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不是真存款 投资理财要小心
华龙网-重庆商报
2019-11-14 14:27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

即将进入年末,如何打理手中的余钱,很多人会想到去银行存钱,觉得这样既安全,又可以稳稳当当拿到利息。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各银行推出的投资产品中,戴着存款“帽子”的不都是存款,标注的预期收益率也并不都是你可以拿到的收益率。理财师提醒,上银行买产品要看清条件设定,不能只看个产品名字和收益率就下单了。

结构性存款更像理财产品

最近,胡先生到银行办理业务,理财经理向他推介了一款正在热推的“存款”产品。据称,该款不仅“保本保息”,且“一般都能拿到最高收益率”,起投门槛只需1万元起,这让他有些心动,要不要转投新产品?

记者在产品介绍中看到,该“存款”,实则是结构性存款。与我们印象中的存款不同,它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个金融衍生品的架构,比如跟汇率、黄金、股票等挂钩,也就是“定期存款+期权”。它的收益率会有一个区间。大家会比较关注区间的上端,而达到的几率有多大,还得看《产品说明书》中的条件设定。因其具有“保本”的特点,最近一年在理财市场迅速蹿红。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含个人、单位)规模合计10.98万亿元,继去年8月份和9月份后,第三次冲破10万亿元大关。随后,今年2月份达到11.23万亿元,首次超过11万亿元。截止到9月份,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存量规模达到10.8万亿元。

达预期收益率上限产品不足八成

看中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不少是冲着预期最高收益率去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收益率虽然很吸引人,但是你未必拿得到。

比如有一款12月期限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4.8%,预期最低收益1.75%。假如观察日黄金价格达不到约定区间,你可能只能拿1.75%的利率。跟定期存款差不多;但是假如触发约定的条件,就能拿4.8%的收益率。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收益率来看,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共有1169只结构性存款到期,其中人民币产品1130只,平均收益上限为4.16%,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69%;同时披露预期最高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产品194只,有42只未达到预期收益率上限,占比为21.65%。也就是说,达到预期收益率上限的产品不足8成。

与此同时,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其中要求,银行在销售结构性存款时要参照“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执行,充分揭示结构性存款的投资风险。

“监管新规实施后,达到预期收益率上限的比例会有所下降。”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大幅减弱,届时结构性存款规模可能会随之下降。

一位国有银行理财师认为,可能在规模和利率都会出现阶段性下降。不过,银行也很难舍弃这一揽储利器,毕竟监管层也给了12个月过渡期,“短期来看,至少在年末揽储这一关键节点,发行规模未必会下降。”

支招

结构性存款还能买吗?

业界认为,新规主要是为了规范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和管理,对于投资者而言,要买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而不是收益最高的理财产品。

衡量合适与否需要从资金可以使用的时间、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等综合考虑。而如何知道产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可以通过《产品说明书》中抓取的信息来比对。

比如,如果你具备一定的风险偏好,可以接受有可能零收益的情况下,赚到超额收益,那么可以选择结构性存款。如果你对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你还可以更好地甄选结构性存款,提高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结构性存款虽然有“存款”二字,但是它在未到期之前是不能提前支取本金的,而一般的存款产品,是可以提前支取的,只不过提前支付按什么档次的利率计息有差别。所以如果急需要用钱的话,最好不要做结构性存款。买了则要做好持有到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