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刘燕:用脚步丈量类乌齐 把健康送进万千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8-19 10:19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9日9时讯 昌都市的类乌齐县,距离重庆主城1700公里,两地平均海拔相差近3650米,这里年平均温度只有2.5℃,但这儿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常年有蓝天白云相伴。这里是刘燕的第二故乡。

“为什么别人的妈妈不去援藏,我妈妈要去啊?”这是刘燕援藏期间,9岁的女儿经常问爸爸的一句话。刘燕是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2018年,她作为第八批第二期重庆医疗援藏队伍里的一员,到昌都市类乌齐县参与了为期18个月的援藏。

刘燕(中)在类乌齐县人民医院。受访者供图

坚定自己的信念 去援藏

“我是7月18号回到重庆的,已经休息快一个月,按规定医院给我放了45天的长假,让我好好休息倒下‘低原反应’。”顶着一张肖似西藏本地人脸的刘燕对记者侃侃而谈,低原反应主要症状有嗜睡无力,这和她刚去的时候出现的高原反应的症状相反,那时是整夜的睡不着,常常需要“安定”药物帮助入睡。

2018年过完春节刚上班没几天,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接到新一批援藏通知,医院有一个名额,刘燕得知消息后,便主动申请报名。

“当时心里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自己可以去尝试一下,我把这个事情跟家里人商量后,得到了一致支持。”刘燕说,在这之前刘燕从未去过西藏,只知道那里有草原,蓝天白云,和在夜空中那漫天的伸手就能“触碰”到的星星。

经医院研究决定后,刘燕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复。“我没想到这么快就申请下来了,心里真的很激动,因为之前像‘援藏’‘援疆’‘援非’等只是出现在自己的认知里,没有真真实实感受过,这次能去援藏,我想这会成为我人生中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刘燕说。

用徒步丈量百姓与健康的距离

刘燕所在的医疗支援地是昌都市的类乌齐县人民医院,是重庆医疗援助昌都的三个县之一。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类乌齐县,“地广人稀”四个字可谓是恰到好处,总面积6355平方公里土地上,人口仅仅只有五万人,而内地同等级面积的地级市,人口有好几百万。

正因如此,当地百姓看病就医极其不方便,县里的乡镇离县人民医院开车最少也得2个小时车程,如果是在村里,时间还得翻倍。

而类乌齐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也很差,除了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之外,医疗设备甚至没有CT机,如果遇到大病需要做深入检查,病人只能做转院处理。“来之前我听说是县人民医院,到这儿才发现甚至赶不上重庆好点的乡镇卫生院,这里的医疗条件远比想象的要差。”刘燕略显焦虑地说道。

“在类乌齐每天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繁忙,每天门诊量也很少,因为老百姓来县里看病太远了,此外,这里的老百姓对健康和疾病关注度很低,往往来医院的病人都是病得相对严重。”刘燕告诉记者,看到这种现象她感到很着急。

因此,援助队伍把下乡义诊当成了头等大事,老百姓不愿意来,援助队伍就走出去义诊;老百姓不愿意去了解疾病、了解健康知识,援助队伍就去挨个科普。

下乡镇义诊。 受访者供图

“我们每次去镇里、乡里做义诊,当地政府都很支持,这里的老百姓都非常欢迎重庆来的医生和专家,每次去义诊都是‘门庭若市’,即便中午不休息,也得限量限号,不然根本看不完。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义诊服务,我们只能增加义诊的次数。”刘燕说,这一切都是基于从第一批到如今第九批的援藏医生和百姓们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和信任。

一年半的时间,用义诊的方式,刘燕和援藏同事用脚步丈量着类乌齐的土地,走遍了类乌齐的每个乡镇。

9岁女孩患先天心脏病 渝藏两地搭起生命桥梁

每年的五六月是类乌齐虫草采挖节,这时很多百姓会聚集到一起,这样的聚集对于援藏医生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义诊机会。今年的5月,结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渝藏情深,心眼相连”的专项活动,刘燕和援藏队友带上医疗设备到虫草采挖节现场做了义诊。

“医生,你能帮我先看看吗?我的家离这儿远,我们看完还得赶回去。”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对义诊的医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顿时吸引了援藏医生们的注意力,要知道当地老百姓会讲普通话的并不多,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少之又少。经了解才知道小女孩叫小星(化名),和同龄的小孩比,个子却要小得多。

从小星妈妈口中得知,小星父母离异,小星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小星有心脏疾病,之前也到昌都的医院检查过,但因为没有带病历,援藏医生们并不能为小星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星的病情,援藏医生们随即跟随到小星家中,终于翻找到了之前的病历。当打开病历的那一瞬间,大家判断出这并不是普通的心脏病。为了进一步确诊,刘燕和援藏的队友拍下病历照片,四处咨询重庆的医院和同事,最后在另一位援藏医生周青梅的帮助下联系上了重庆市儿童医院的专家。专家看了病历照片后得出结论: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治疗,小星可能活不过二十岁。

所幸的是,这种疾病是有希望得到救治的,只是需要做三次大的手术,而一次手术费用就需要几十万,这对于小星的家庭来说如同天文数字。

“这么小的孩子,要是知道自己的生命将定格在她如花般的年纪,对她来说太不公平了。”刘燕说。在援藏队的领队、队友们的努力下,联系到基金会对小星进行了救助,加上援藏队员自发捐款,凑齐了小星第一次的手术费用。

今年6月,小星被送到重庆市儿童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治疗,手术开展很成功,这让整个援藏队感到无比高兴。

小星得以救助,充分体现了援藏队团结有爱的精神,更是援藏的意义所在。“我们这批援藏队有个微信群,大家都在时刻关注着小星的情况,也希望能借助媒体报道,让更多的人帮助到小星。”刘燕说。

接下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也将持续跟踪报道对小星的救助情况。

刘燕在类乌齐一对一帮扶家庭的孩子。受访者供图

冬衣传递渝藏情 齐心协力创二甲

援藏医生关心帮助西藏人民,西藏人民同样对他们报以关爱。在一次义诊中,刘燕他们需要经过一处沼泽地,沼泽地的旁边住着一户人家。当时是四、五月份,正是穿羽绒服的季节,为了让援藏医生们顺利通过沼泽地,这户人家的一位老爷爷就用木板搭在沼泽地上,同时自己赤脚淌下冰水里去扶稳木板,让刘燕他们踩木板上通过。老人的衣着有些破旧,刘燕不知道到底保不保暖,但这个淳朴的老人却让刘燕的内心暖暖的。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在类乌齐做爱心捐赠。刘燕供图

类乌齐县海拔高,温度低,年平均温度只有2.5℃。在亲身感受到这样的温度,看到藏族同胞的情况后,刘燕他们一同发起了捐冬衣的活动。与乡政府联系、在朋友圈推广、通过朋友间转告、亲戚间的介绍……这一次活动中刘燕他们共收到了两万多件冬衣。要知道类乌齐县总共有五万人,这一次就能让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能穿上捐助的冬衣了。回重庆后,捐冬衣活动依然没有停止,刘燕他们联系了藏族医生继续接收从各地寄来的冬衣,温暖仍在两地间传递。

援藏期间,刘燕被任职为类乌齐县妇幼保健院的院长(隶属于类乌齐县人民医院),负责统筹管理医院。作为管理者,她教医生护士写病历,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向他们普及先进医疗知识。在离开西藏以前,刘燕和援藏的团队成功帮助类乌齐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

刘燕回重庆后,类乌齐的同事在微信上向她请教问题。受访者供图

如今,刘燕虽然身处重庆,心中却依然牵挂着类乌齐县的同事和老百姓。每当类乌齐县的同事有医学方面的问题想她请教时,刘燕都详细地解答,力求为西藏医疗的进步出一份力。

“这种经历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以前对西藏不了解,现在确实收获了很多。就像他们说的,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下一批的援藏队已经投入到了工作中,不断有医生进入到西藏进行援助。在刘燕的口中西藏正在逐渐进步发展,医疗的改善离不开这一个个顶着高压、辗转难眠的医生。(文/何东 实习 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