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首例 微创为八旬老人心脏“换门”
2019-07-30 10: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30日讯 不用开胸,只需要通过一个不到1公分的创口就可以给跳动的心脏“换扇门”,给患者赢得生机?这不是异想天开。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就成功为一名患有心脏主动脉瓣重度钙化伴狭窄的83岁高龄老人完成了首例TAVR手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老人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这例TAVR手术不仅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开展的首例,也填补了渝北区TAVR手术的空白。据悉,目前该手术全国仅实施2000余例,本例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在瓣膜病救治领域的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患者为医院送来锦旗 摄/马甜

八旬老人心衰命悬一线 是家里顶梁柱

“觉得心脏特别不舒服,感觉跟压了个石头似的,闷闷的,走几步路都累到不行,胳膊腿都全肿了,而且整宿整宿不能平躺着睡觉,只能一直坐着才能稍微舒服一点……”7月初,病人向大爷因为心脏不适来到重医大附三院心血管疾病中心住院治疗。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心血管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仝识非皱起了眉头:向大爷患的是心脏主动脉瓣重度钙化伴狭窄,目前已呈现重度心衰了,如果不及时进行换瓣膜治疗,向大爷的生存时间只有数月。但如果是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83岁高龄的向大爷的身体状况很难承受,尤其是老人还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再加上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而且术后恢复时间也长,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高,谁也不能确保向大爷可以顺利走下手术台。

此外,向大爷家里的情况也极为特殊,老伴患有糖尿病,一个儿子又有先天性精神病,老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医院多科室多次会诊,建议只有通过微创TAVR手术才能给老人换来一线生机。

辗转多院被拒 重回重医大附三院治疗

在重医大附三院第一次确诊病情后,向大爷又先后到了市内各大心血管特色医院就诊,但都因为手术风险高被拒,兜兜转转一圈,老人又回到了重医大附三院接受治疗。

这个手术难度风险有多高?

据仝识非教授介绍,如果把人的心脏比作一个房间,这次手术需要置换的瓣膜就相当于进出房间的门,正常的瓣膜会通过开门关门,保证心脏给身体各器官正常供血,可是一旦瓣膜受损,就会引发诸多问题。TAVR就是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输送至心脏主动脉瓣位置并释放,从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恢复主动脉瓣膜功能的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简单来讲,就是通过一根管子从大腿的股动脉进去,将人工瓣膜精准地放到心脏里,代替原来瓣膜的功能,相当于给心脏 “换扇门”,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减轻患者痛苦等诸多优势。

术前会诊 医院供图

不过在优势明显的同时,要顺利完成向大爷的TAVR手术也存在一系列挑战。首先,本身TAVR手术的操作难度就大,不仅对主刀人,对麻醉科、影像科、呼吸科等多科室都是一个综合的考验。其次,老人的各项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患者有慢性的肾功能不全,手术过程的造影剂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需要严格控制用量;患者心脏已经出现变大的症状,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极容易出现循环崩溃的问题,而且高龄患者的血管弹性也不好,手术过程中也存在血管撕裂、破裂等风险。不仅如此,向大爷还是先天性二叶瓣,这些都给手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多学科配合 首例TAVR手术顺利完成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而且还是医院首例开展的TAVR手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对此,重医大附三院高度重视。

据悉,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在术前一个月,医院就对老人的心肺功能进行了全面护理和调养。同时考虑到该手术需要心血管疾病中心、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多科室的参与和通力配合,医院先后组织了多次多学科会诊,对老人的病情进行探讨,并通过三次手术前演练,确保相关医护人员对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加强,确保配合默契。

医院开展手术 医院供图

7月9日,在手术前一天,重医大附三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司良毅教授牵头,医务部主任毕玉田主持召开了全院大会诊及术前讨论,心血管中心内外团队、呼吸疾病中心、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ICU等相关科室专家认真分析论证,针对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详细预案。

经过充分准备,在医院统一协调及华西冯沅教授团队指导下,手术于7月10日12点半正式开始。在院内麻醉、超声、放射等科室的通力配合下,1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中造影及超声均提示人工瓣膜位置良好,瓣膜仅轻度返流,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消失,即刻心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推出手术室时,向大爷已经处于清醒状态,第二天,老人就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

手术后患者为医护人员点赞 医院供图

7月26日下午,老人已经准备收拾出院了,他的体重也从术前的66 kg恢复到了70kg。出院时,向大爷还为医院送来了两面锦旗,一面写着“仁心仁术 医德高尚”,一面写着“精心护理 胜似亲人”,表达自己对全院医务工作者的感谢。

面对医护人员让他以后做“走路慢一点”“起床慢一点”“定期到医院检查”等嘱咐时,老人一脸笑容,“这里的医生护士都特别好,对我特别照顾。真得谢谢他们,我现在觉得自己身体好的不得了。”这不,刚说完,老人就在病房里字正腔圆地唱起了戏。

突出中心制医疗模式 辐射渝北及周边

说起来,此次重医大附三院首例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正得益于医院采取的中心制诊疗模式。

据悉,中心制诊疗模式就是重医大附三院建院之初就坚持开展的,以患者为中心,以“管理大部制,临床中心制”作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整合医学路径,对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该模式最为核心的价值是突破传统诊疗“患者围着医生转”的格局,实现了“医生围着病人转,技术围着疾病转”,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且科学合理的诊疗服务。

“现在多数患者的情况都比较复杂,有时需要多科室一起沟通。以我们医院心血管疾病中心为例,就涵盖心血管内科和外科,疑难病重患者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加全面的诊疗。其中,中心制诊疗模式在本次手术中就发挥了大作用,有效整合了各个科室,合力攻破了微创难题。”对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曾燕解释道。

据了解,重医大附三院是由社会资本投入、重庆医科大学整体负责医院管理及运营的一所新型混合所有制医院,按照国家三甲医院标准进行建设,成立3年以来,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中由重庆医科大学评定的副高及以上专家共100余人。截至2019年5月,医院门急诊量达130万余人次,已成功开展近4万台手术。

说起医院建立的初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曾燕表示:“渝北区有100多万人口,以往大家看病习惯性选择渝中区、沙坪坝区就诊。我们医院一直致力于打造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崇德尚道 广博慈爱”的‘三心文化’,即‘政府放心、患者暖心、员工安心’的有温度的医院,就是希望我们医院的建立能进一步增强渝北区的医疗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渝北区以及周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今后,我们医院会不断提高诊疗技术,让周边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文/马甜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