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咖馆】旅法九年获音乐“双博士”学位 李书亭:对待音乐“不将就”,追求极致做到更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6-20 09:31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20日9时讯(首席记者 陈发源)她独自一人在法国学习九年,取得非凡成绩,却毅然选择回国;她对待音乐很执着,追求完美,始终对音乐抱着一种“不将就”的态度;她将中西方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她就是旅法青年长笛演奏家李书亭。

音乐会演出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发源 摄

16日晚,李书亭在西南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回国后的个人首场校园专场演奏会,与众多音乐爱好者们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演出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对李书亭进行了专访,聊起了她在法国求学期间的音乐故事和对音乐的追求。

执着:对待音乐“不将就”做到极致

初次见到李书婷,觉得她跟想象中的长笛手很不同,她既不是那种长发飘飘的温柔女子,也不是那种气场全开的霸气御姐,而是剪着利落的短发,露齿一笑间,看着就像一个邻家小姐姐。

与长笛的相遇也是一次机遇巧合,在她8岁过生日那年,其母亲的朋友送她了一份生日礼物——长笛,在此之前,李书亭对长笛知之甚少,也正因这次巧合,让她对这个陌生的乐器产生了兴趣,以致于后来长笛成为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从那时开始,李书亭便对长笛爱不释手,随着学习的深入,不单是演奏的娴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对长笛的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让她对待音乐的认知有了很大的转变,认真、勤奋、严厉、追求完美几乎成为了她习艺路上的代名词。

李书亭说:“对音乐我一直抱着‘不将就’的态度,我很杜绝‘差不多’这三个字。如果拿到一首乐曲,会认真去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去看别人怎样演奏,我不会允许自己做到‘差不多’的程度就满足了,我会尽全力做到最好。”

也正因为李书亭对音乐的执着,和极度追究完美,长笛的学习期间她的演奏技巧成长迅速,能够吹奏各种风格的长笛乐曲,也包含了最喜欢的“巴洛克”。

困境:旅法求学受打击曾一度想回家

国内的学习对于一个长笛演奏家来说就足够了?答案无疑“不”,对音乐的执着,让李书亭对音乐的追求有了新的思考,她渴望做到更好,大学期间她碰到了机会。

2007年,李书亭就读四川音乐学院期间,来自法国著名长笛家、教育家Philippe Lesgourgue(中文名:菲利普·雷古格)来到这里上大师课,李书亭也参与了,在课上她演奏了一曲法国作品《行板与诙谐》吸引了老师,在那一年菲利普·雷古格向李书亭发出了邀请,2008年,李书亭为了音乐进入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学习,开启了旅法求学之路,而这一去就是九年。

李书亭和老师菲利普·雷古格

当谈论在法国的九年求学时光,李书亭神情瞬间转变,话音略显低沉,或许在那些年旅法期间她承受了不少压力和打击。“在川音的时候,我的专业水平算是排行前列,但是前往法国后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李书亭回忆,在去法国之前,她对自己的长笛非常自信,但是到法国之后,她那股韧劲或许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让她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去了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和国外的长笛乐手相比,水平相差很大,在他们眼中或许我就是吹得最烂的那一个。”

那段时间李书亭过得很煎熬,这样的经历也许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生都有的经历,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什么都要依靠自己,那时候李书亭想到了“回家”,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妈妈,但遭到了拒绝,“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你就必须得要坚持”,或许正是这一句话,激起了她的好胜心,她不但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变得更加勤奋、刻苦。

情怀:旅法获“双博士”成绩显著却选择回国

在旅法期间,李书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调整,顶着压力,面对同学的打击,她坚信自己能超越他们,或许命运眷顾着这位坚强的女孩。

在法国求学期间,在2013-2014年李书亭通过努力先后获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长笛演奏博士学位和室内乐演奏博士学位,在法国期间,多次组建室内乐团,参加在巴黎市政厅及巴黎音乐厅演出和比赛。

2014年,李书亭在巴黎举办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同年还担任法国长笛乐团首席,2015年获法国克莱蒙国际长笛大赛专业组第二名,2016年获巴黎长笛大赛专业组亚军,李书亭用努力改写命运,用成绩为她的音乐事业添彩,以这样的成绩在法国长期发展可以说前程似锦,一片光明,而她做了一个决定“回国”。

在法国九年,她取得了成就,也有喜欢的工作,但她依然坚持选择回国,就连美得像明信片一般的巴黎,也没能拉住这个极有主见的姑娘,因为她觉得自己骨子里依然充满着浓郁的中国味道。

回国后她加入了重庆爱乐乐团,成为了乐团首席长笛,在这里她也遇到了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排练、一起成长、一起创作。

现在,她也是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长笛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子,为他们的音乐道路指明方向,或许这也是她选择回国的初衷。

李书亭与爱乐乐团总监刘新

探索:将民乐特点与西洋技法相结合

在旅法期间,李书亭喜欢演奏“巴洛克”风格的音乐,是一位偏向于法派的演奏家,或许也是受她老师菲利普·雷古格的影响,“老师是个纯正的法国人,吹的曲风是纯正的法派,他吹的乐曲很古典、很规范,对我影响很大。”

李书亭说,长笛是一种西洋乐器,而她是一个中国人,当演奏西洋古典音乐的时候,明显能够感觉到是两种文化在进行对话,曲风有很大的差别。

此外,巴洛克的曲谱非常干净简洁,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来演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这种情况下,给每个人的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对于音乐她曾做个这样的尝试,李书亭说,“有一次我在家听我父亲吹竹笛,觉得其中的一些民乐的装饰音很像巴洛克,这两者有着某种共同性。”从那之后,她便试着在演奏中国民乐的时候,采用巴洛克加花的方式来表达,却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非常新鲜而不突兀。

对于这样的大胆尝试,李书亭显然对这种创新十分谨慎,因为将民乐特点与西洋技法结合有很大的挑战,还需要更多的去尝试,“真的很怕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来,那个我没办法接受。”

期望:坚守古典乐寻求新的音乐市场

对于未来李书亭有什么想法吗?在采访期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注意到一个细节,当谈论她所热爱的巴洛克风格的时候,她眼神焕发神采,引人注目,只有在这一刻,你才会发现,其实在她心中潜藏着一整片大海,这片的海的名字叫做古典音乐。

在李书亭看来,目前重庆真正的古典乐氛围还没有盛行,通过观察,很多音乐会都没有完全的纯古典音乐,她清楚大部分人喜欢流行,但是她依旧坚守古典乐,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听众了解、喜欢,只要大家能够了解古典,对古典产生兴趣,就不愁古典流行不起来。

在采访最后,李书亭谈到了音乐市场,她会一直坚持古典,但这并不一定有市场,这又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无法回避现实,她的态度十分坦然而平和,现在的观众更加偏向于流行音乐,往往很难接受纯古典的音乐。

对于李书亭而言,她不得不通过去寻求新的音乐市场,她理解听众对于一张几百块的音乐会门票的心疼,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最好的演奏,让听众发自内心觉得“这张票买得值”。

回看李书亭的音乐之旅,一路波澜起伏,孤身一人在法国,面对层层压力和打击,依靠自己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其实,艺术家表面看起光鲜亮丽,光坏围绕,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往往比表面所看到的还要多,对于李书亭来说,音乐的旅途还很漫长,也希望她能够坚守独道,带来更多美妙音乐献给观众。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本地文化艺术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方式:①通过微信“文化巴渝”(ID:cqwhby)后台留言;②电话:023-63066844,③QQ:233023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