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拆包裹,不只是伦理道德问题
封面新闻
2019-04-23 21:09
听新闻

  网上曾流传过前NASA工程师黑科技“复仇包裹”的视频。国外社区,独门独户,没智能快递箱。包裹就如报纸一样,随手丢门口。当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在君子国。包裹被偷,家常便饭。于是,才有“复仇包裹”。

  作为网红视频,过眼瘾可以,却不具现实可复制性:不说国家宇航局工程师的科技含金量,仅一个恶搞包裹就搭进去三四部名牌手机,造价都能吓退九成观众。

  偷快递固然可恨,但只图财,还可理解。那种粗暴侵犯他人隐私,甚至猥琐私拆包裹,只为摆拍“充面子”,才更为可鄙。微博爆料,有位姑娘发现自己包裹,被快递员私拆,甚至把内衣物等翻出摆拍发朋友圈(4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快递公司回应,“绝不姑息 已启动调查”。公关性质表态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拆快递包裹如拆私信一样,性质极为恶劣。是对个人隐私的粗暴侵犯,不只是道德问题,而是涉嫌违法。

  家长都不能偷看孩子信,何况外人。而这还不是国外那种随手捡个包裹,偷拆求财。这是快递员因职业关系,获取客户隐私信息后的精准猎取。这里有职业伦理和行业规范问题。

  具体此事,若是大老爷们包裹,他丝毫没兴趣。大龄未婚男,大致获知邮寄物品后,专寻妙龄未婚女私房物品的变态心理。这也是网友提醒女孩,个人信息泄露后,特别注意人身安全,不行就搬家吧。

  这也最让人沮丧。脆皮安全帽曝光后,爆料者失业还要防报复;自己被侵权如此,维权者还要提防人家找上门寻仇。作恶者若要为法律风险和违法成本惶恐不已,则受害者或就不用太担忧“二茬罪”、次生灾害吧。□ 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