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世界地球日“聚智”长江流域水环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4-23 12: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3日11时50分讯(记者 杨姝婧)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全国多个省市举行了以“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重庆,一场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协会、重庆理工大学主办“Qing爱地球 聚焦长江流域水环境改善与监控”主题活动,吸引到相关机构、高校及企业聚集,围绕实施长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落实河长制、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等话题,通过主旨报告、沙龙对话等形式展开交流互动。期间,还进行了《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行业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与义务植树。

活动现场 记者 杨姝婧摄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的监控结果显示,目前,长江流域除个别河段外,水功能区一级区(源头水、自然保护区)二级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水质达标率都较往年明显提高,这说明加大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年内变幅较大,且作为城镇最方便、最经济的饮用水源地,湖库近年来水质达标率仍然呈下降趋势,使得长江流域4亿多人口的饮用水越来越依靠河流型水源地。

“‘节水治污’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点,这与目前推进河(湖)长制目标是一致的。”该院副院长陈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要借助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长江大保护战略,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开展河湖水污染治理、水岸整治和水生态修复。

生态与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是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的关键构成。“1996年至今,这套体系正在借助前沿信息技术,从传统监测手段,向满足时效性、综合性、支撑性要求转变,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互联互通。”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吴胜军介绍说,现阶段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由水环境监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监测、局地气候监测等4大子系统构成,通过在线监测、实时管理、信息共享、综合决策,在涉及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沙龙对话环节,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处处长刘明君、重庆理工大学教授赵天涛、重庆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张勇、重庆环投集团副总经理廖建华等,就共抓长江大保护、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合理利用水资源、环保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持续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需要政府、机构、企业乃至全社会形成合力,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控监督,共同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据介绍,去年以来,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建、治、管、改”,污染防治攻坚战34项主要指标和206项重点年度任务全面完成,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5%,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全面优于2017年,出境断面水质亦全面优于入境断面水质。

“保护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切实抓好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正越来越需要深化全方位、多地域的交流协作,重庆乐见更多有益的技术和智力支撑持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