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学论述 抓整改 促落实】巫溪这位“扶贫书记”有个笔记本 贫困户家做啥他都清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4-19 15:5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9日15时讯(记者 冉长军 特约通讯员 冉春轩)精神的平头,满脸带笑,身材微胖却脚下生风;但他头上的草帽、黝黑的皮肤、挽起的裤脚和手上的镰刀,又跟普通的农民无异。

黄玉春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栽植果苗。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他,就是巫溪县中梁乡中梁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的黄玉春,43岁,从巫溪县环保局到村里整两年有余了。

“我出身农村,当过3年兵,又在基层畜牧站工作过16年,晓得老百姓的甘难辛苦。”2016年3月,黄玉春主动申请,成了中梁村的“扶贫书记”。

“不摘掉后进村的帽子,怎么脱贫?”

中梁村位于大巴山深处,2000年时由原朱家村和原中梁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从630米到2260米,山大坡陡、沟壑纵横,耕地少、土质差,自然灾害频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到村里不久,黄玉春就发现,村里不仅自然条件差,干部群众发展能力也不强,村班子缺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干部整体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

带领村民深入大山寻找野生猕猴桃。巫溪县委宣传部 华龙网发

“2015年,我们被评为了县级后进党支部。”村主任、合作社社长陈官才说这话时,一脸沮丧。

“后进怕啥?我们要重振旗鼓,不彻底甩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怎么脱贫?”黄玉春一边给村干部打气鼓劲,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班子现状,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一个强大的“龙头”。

接下来将近一年时间,黄玉春时刻告诉自己:“中梁村还是一个后进党支部。”并把这句话写好,用玻璃压在办公桌上,时刻警醒自己。

面对问题,他和村里的干部、党员逐一谈心,同时借助“两学一做”、后进支部整顿的契机,大力开展“三会一课”,带领大家学习提高村支两委班子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办理能力。针对群众认为村委会领导带动能力不强、干事创业能力不足,他又不分白天黑夜,挨家挨户的走访交流,一点一点的改变群众对村干部的看法。

到2016年底,群众大会到会人数多起来了,议事发言不扯皮了,民主测评效果上来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后进党支部”的帽子被甩进山沟沟里,取而代之的团结奋进的干群关系。

“村容村貌就好比人的脸,脸不洗干净,哪来的精神?”

中梁村之所以贫困,发展“精气神”不足是重要原因。老旧的村委会建于20多年前,前面是一条从山上奔流而下的河流,群众仅靠一座1米宽的简易桥梁通行,不仅不方便,还不安全。村委会对面的通村公路,窄到连农用车也无法交会,更不用说停车通行。

看到长势好的野生猕猴桃黄玉春乐开了花。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这么一个‘夹皮沟’,看你怎么给村子洗脸。”很多群众听说黄玉春要带大家改变村委会面貌时,都不相信,还有人冷嘲热讽。

“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成。”黄玉春不顾这些议论,埋头思考起筹资建设的路子。“自己单位支持一点,兄弟单位协调一点,外面去找一点,一个字——凑……”

“村里要花钱的地方多,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刃上。”扶贫资金怎么来,用在哪里去,黄玉春都如数家珍:环保局支持10万、水务局支持50万、环保公司支持7万……;架设一座长13米、宽4.5米的车行桥,修建一座50米长、8米宽的大停车,一座200平方米的小停车场,硬化公路14公里,新修断头路3.2公里,铺设人畜引水管道6700米,解决高坪200多人安全饮水,修建6700米林间便道,对全村进行农网改造……

“村容村貌是脸面,基础设施是瓶颈,都很重要。”黄玉春的话语一贯朴实。

随着村委会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好,来办事的人多了,文化广场上就渐渐热闹起来,人们聚到一起,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其乐融融。“有点小场镇的味道。”对于这些,黄玉春感到很欣慰。

“脱贫工作的关键在人,不提升贫困的精气神,就是暂时脱贫了有什么用。”在黄玉春的心中,基础设施改善不止是物质上改善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的贫困户信心。

“把山上的野果果请下山,大家就有钱赚了。”

中梁村历史以来几乎没有成型的产业,前些年发展的药材、生猪都十分零散。

2016年夏天,巫溪县要求每个贫困村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可愁坏了黄玉春。他思考,发展中药材、生猪等传统产业吧,群众信心不足了;发展新产业吧,又发展什么项目呢?

中梁村栽植的野生猕猴桃长势很好。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他偶然间听村民说山里好多野生猕猴桃快成熟了,大家还多少有些收成。

“灵感大多来自一瞬间,产业壮大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玉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不断感叹。中梁村有林地25000多亩,可谓资源丰富。但在村民看来,最值钱的还是那些野生猕猴桃。

得知消息的黄玉春更加忙碌了,一边向领导汇报,一边召开群众会,他要带领大家把猕猴桃请下山,把野果果变成金果果,让村民赚钱。

技术不通,找专家;没有资金,找部门;群众不懂,上门宣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村里的野生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了。村民们在他的发动下,主动拿起镰刀、锄头,上山找到猕猴桃树,除草施肥、修枝搭架。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仅半年,全村就改造了山林400多亩,清理出猕猴桃树5000多株,产果60000多斤,产值近25万元;2017年又改造山林400多亩,清理果树8000多株。预计今年产量将超过13万斤,产值超100万元。

果树在山上发展始终管理难度大,产量不高。去年底,黄玉春又考虑把果树移栽到大田里来,保证产量。为突破技术难题,他又先后请县里、市里的专家教授现场论证指导。

2018年初,中梁村的野生猕猴桃出山了,走进了大田里。

“每亩移栽40株,成活30株以上,三年后,每株年产猕猴桃100以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育才介绍,今年村里移栽了100多亩野生猕猴桃,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三年后到达丰产期,亩产最低3000斤以上。按目前专业合作社向农民制定的保护价2元/斤,农民每移栽一亩至少可收入6000元。另外,农民可以以现金入股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收益13万余元,剔除开支,农民入股1000元,可分红2000元以上。

“今年要改变方式,让更多的人长期有收益。”黄玉春说,去年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才40多户,今年又新增了50多户,贫困户占到了一半。但对于全村,面还不够广,他计划,全村90户贫困户,至少要让70户加入合作社,非贫困户,至少要加入一半以上。这样,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上去了,就不担心脱贫、返贫的问题了。

中梁乡中梁村新貌。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村里不脱贫,我不回家。”

中梁村是2018年销号的贫困村,作为村里的“扶贫书记”,黄玉春说自己要当好表率,尽到自己的帮扶责任。

3社的卢青山是黄玉春的帮扶户,夫妻二人均患三级参加,他本人腿脚受伤,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双眼几乎失明,5个孩子,4个上学,家庭极其困难。为了生存,卢青山把家搬到了临近的下堡镇场镇上,靠打零工为生。按规定,离开本村一年以上的贫困户,在动态调整中,将调整为非贫困户。

黄玉春走访后,多次跟村、乡里解释,保留了他的贫困户名额。又为他申请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获得补助8.1万元,解决了他们一家的居住难题。今年,卢青山的二儿子卢明军职高毕业,黄玉春又鼓励他去部队当兵。“孩子有出息了,这一家人才能真正脱贫。”。

这只是他帮助贫困群众的一个缩影。村民林更学介绍,这两年,黄玉春几乎长期泡在村子里。前不久他听说黄玉春的儿子要高考了,就劝他回去陪陪孩子,黄玉春说:“孩子知道他在村里忙工作,不会怪他,会好好考试的。”

黄玉春有一个破旧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着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哪家要办个什么证、报销个什么费用,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村里不脱贫,我就不回家。”黄玉春常对村民说。

今年,黄玉春又协调重庆阳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中梁村小师生赠送了学习用品、体育器材、冰箱,发放慰问金,支持中梁村购买办公设备费用20000元。另外,他还帮助村里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