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笔墨·朱晴方诗书画》受热捧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3-14 16:0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4日16时01分讯 《三栖笔墨·朱晴方诗书画》座谈会13日下午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25楼会议室举行。

《三栖笔墨·朱晴方诗书画》是重报集团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朱晴方于今年2月推出的画册,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

该画册共收录朱晴方近两三年来创作的花鸟作品73幅,随画配的诗歌近60首,楹联7副,辞赋10篇。朱晴方认为辞赋是诗歌的近亲,《三栖笔墨》还收录了他自撰自书的7副楹联,也是很有个性的,所写内容是“敬佛楹联”,即为寺庙撰写的,是教育人、启迪人生修为的。比如给“药师殿”撰写的楹联是:“事从善里做,何须年年跪拜;佛向仁中求,哪用天天烧香?”其10篇辞赋是他从2005年以来为社会所写的30多篇辞赋中,根据不同属性而遴选出来的。

该画册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书、画融为一体。即在一幅画中,作者根据所画对象即兴编写诗句,并自书在适当的画面中,三者构成统一的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朱晴方的诗歌,有的是五言、七言古风体,有的是仿古的四言、六言体,有的是新体诸如散文诗、顺口溜之类,画面不拘一格,从诗、书、画角度来看,该画册确实有点“另类”,也可谓别具一格。画册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业界的热捧。

对于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画册《三栖笔墨·朱晴方诗书画》,四川美院老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李来源(禾子)先生在其“序言”《学养丰厚 笔底淳清》中有其中肯的评价:

其题材多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枇杷、寿桃、葫芦、柿子、南瓜、荷花、紫藤以及兰草、梅花之类,从意象、笔墨、立意、章法来看,他并不去追求传统文人画的足迹,而是倾向于民间绘画的挖掘与继承,尽力去表现物象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他的画一目了然,易于为广大观众接受。见他的画,犹如在欣赏流传在广大民间中的那些木版年画,可见,朱晴方先生自始至终在坚守民族文化的精神、继承、发展与自信。

朱晴方先生能文、能诗,擅画、擅书。他的作品多是诗、书、画融为一体,其题画诗基本上是自创、自书,从不抄袭前人他人,不“吃别人嚼过的馍”,这点尤为可贵。他的“折枝”花鸟画,往往将花鸟人格化、故事化。他善于用最简单的书写方法,表达最复杂的内涵,用最简单的概括手段,使对象蕴含更多更丰富的东西。这真可谓以少胜多、“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于朱晴方自成一体的诗书画风格,座谈会主持人、重报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叶化龙概括为“朱晴方现象”。他解释说,“朱晴方现象”,说透了就是他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以及成功。座谈会上,在座的书画家们纷纷就这一“现象”畅所欲言。

86岁高龄的李来源教授首先发言,他说:朱晴方这本画册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他的人品好,为人正派,有为社会特别是为书画界乐于奉献的精神;其次,他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尤其是有扎实的传统国学功底;其三,他敢于继承前人的精华,吸收他人的优点,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笔下。

78岁的老书法家张健认为,朱晴方的文化功底在书画界是得到公认的,他书画的是文化,看到他的书画创作进步非常大,也就不足为怪了。老实说,朱晴方的进步速度对于我们这些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说,感觉有一种“危机感”,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才行,他还建议朱晴方在书画的“格”上还要进一步提升。

四川美院原党委书记、书画家杨圭言表示,看了《三栖笔墨》画册,感到震撼,能够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在古代是不怎么稀奇的,但在现今的书画界是比较难得的;其次,朱晴方的书风正,画风也正,没有任何俗气和故作姿态;其三,从他推出的10篇辞赋来看,便可窥见他的文字功夫也是不一般的。

老画家曾令富认为,朱晴方很勤奋,他的这些书画,都是自创的,非常可贵;一个书画家要判断自己的长处和劣势,要扬长避短发展才有出路。他建议朱晴方的绘画要吸收一些现代化的元素。

重庆警备区原副司令员、少将方慰三认为,朱晴方的人品、画品和书品都非常正,重报集团书画院的健康发展以及他的《三栖笔墨》成就,都是最好的证明。

重报集团书画院院长唐忠富,画家漆光、邹昌义、毛锡雄、王秀英、萧家渝、王戈英、卢德龙、肖润泽、程琼玖、龙碧珍、叶能学、蒲素珍、程晓曼、彭享华、张建国、郑开国、何国胜、陈长清、温学礼以及书法家李开卫、王正中等人,都相继发言,充分肯定朱晴方及其《三栖笔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叶化龙在总结时表示,报业集团书画院能够顺利而健康地走到今天,朱晴方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原因在于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品好,乐于奉献;其次是执著的追求,坚持不懈,刻苦勤奋;其三是虚心学习,低调为人,向前贤和大家们讨教、取经,为我所用;其四是深厚的学养,朱晴方饱读诗书,喜欢阅读古代经典书籍,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与一般书画家的显著区别所在。

本文图片均由张建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