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员到研究院院长 他见证了川维厂“奇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2-22 19:0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18时30讯(记者 余春兰 通讯员 黄鹏)前段时间热播剧《大江大河》里主角宋运辉,大学毕业进入国企,从基层起步,在国企技改浪潮中砥砺前行。今(22)日,记者在长寿经开区获悉,有一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与宋运辉一样,从化工企业车间技术员做到技术核心骨干,敢作技改弄潮儿,助力公司发展,也改变自身命运。他就是四川维尼纶厂(简称川维厂)副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秦庆伟。

研发新品解销售难题

四川维尼纶厂,是1972年我国引进的四大化纤项目之一,主要生产包括PVA(聚乙烯醇)在内的化工原料。大学毕业生们对它的向往,不亚于《大江大河》里宋运辉同学们对“金州化工厂”的向往,足够优秀才有机会进入。

1992年,秦庆伟从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分配到川维厂聚乙烯醇(PVA)车间工作。

从车间技术员干起,四年后,脚踏实地的秦庆伟成为车间副主任,两年后又接任车间主任。秦庆伟说,每一次岗位变化,肩上的责任更大。因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PVA、维纶行业,已经进入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阶段。PVA价格低迷,产品堆积如山。

面对竞争,川维厂先后开展了“拯救乙炔-PVA生命线大行动”和两轮“产品技术质量升级大行动”。

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可循,秦庆伟和他的团队,与厂研究院紧密配合,一次又一次配比,反复实验,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最终找到聚合度(粘度)--甲醇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率三维关系,在国内首次实现PVA03、04、30、35等系列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成本降低、新产品不断研发,堆砌如山的产品逐渐消化,新产品又被市场认可,创维厂不但渡过危机,还有良性发展趋势。

而后,在秦庆伟和同事们的冲劲下,“川维牌”PVA从当初10个品种,发展到如今70多个品种,连续8年出口量占国内出口量的60%。

8年坚持达国际水平

PVA最初主要用于生产维纶,随着新品的不断研发,它作为纤维原料使用占有量不到10%,90%作为非纤维原料使用。

不同的用途决定不同的价值,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研发生产有市场、有效益的PVA专用料成为秦庆伟和他的团队的目标。

汽车挡风玻璃安全薄膜采用的PVA专用料技术难度大、产品价格高。2000年,国外有商家重金悬赏在中国寻求供货商。

“该产品的聚合度、醇解度远远高于其他产品,分子量分布、金属含量、均匀度等指标远超出国家标准。”秦庆伟回忆,当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但为了生存发展,只能迎难而上。

粘度高把生产线“堵”了、粘度低产品难以成形,颜色发黄、出现异味……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秦庆伟和他的团队,以产品技术指标为攻克点,常常奋战在生产一线。

“那时候,每天衣服上沾满了PVA粉末,大家都笑称我们是面粉加工厂。”秦庆伟说,从样品、小试、中试到量产,8年努力和坚持,终于得到对方认可。

创造产品新作用,老树新枝著繁花。2013年3月,川维厂生产的聚乙烯醇(PVA)产品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检验认证,成功获得进入欧美医药食品领域的“通行证”。同年9月29日,川维厂顺利生产出PVA099-92新产品,其产品最高粘度达到100mPa.s,开创国内超高粘度PVA生产先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9年技改破国际垄断

在秦庆伟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PVA、VAE和维纶产业链图,产品应用越来越广,就像茂盛的大树。秦庆伟自豪地说,围绕三大产业的创新发展,基本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秦庆伟指着“低温水溶纤维”告诉记者,羊毛、棉麻比较柔软、纤细,与低温水溶纤维混纺,可增加纱线强度,不易断头,从而织出更好的服装面料。混纺面料放到水里面,水溶纤维自然溶解。剩下“纯”的羊毛、棉麻,水溶纤维占据的空间变成空隙,因而,更加蓬松柔软、轻薄透气。

日本一家公司最早开发出低温水溶纤维,最高价位达到每吨9万元。为了获取垄断利润,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只销售产品,不转让技术。

1999年开始,川维厂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发低温水溶纤维。秦庆伟和他的团队耗时9年,经历过多次失败,最终研发成功。2007年,川维厂建成年产千吨级的工业化试验装置。此后又历经多次工艺和技术改造,开发出20℃、40℃、60℃系列产品,一举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局面。

不仅是低温水溶性纤维,川维牌强力耐磨纤维广泛应用在07式解放军、武警、边防、预备役和消防战士的各种作训服以及公安干警的警服上。含有川维牌强力耐磨纤维的军用作训服先后亮相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式和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

如今,川维厂已拥有了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品与技术,实现华丽转身。秦庆伟参与并见证了川维厂技改带的实效。他说:“任何优秀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注入澎湃新动力。”

而他自己,依旧把技术当理想,做矢志前行的技改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