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流浪地球》:科幻的魅力就在于一本正经的胡扯
经济日报
2019-02-10 15:36
听新闻

春节档电影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流浪地球》。这是一部现象级的影片,让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的多年期待得到满足。朋友圈好评如潮的口碑,带来了节节上升的上座率和排片率,仅用三天半时间,它就完成了对同期上映电影的逆袭,登顶票房榜第一。

有趣的是,随着影片热度的增加,黑子喷子的活跃度也增加了,其中看起来最有道理的那批是从科学漏洞角度否定的。

这些“流浪地球黑”带来了舆论反弹,网络上流行最广的一个观众评论是:

要什么行星发动机?只需要装上1万个喷子,以杠精为燃料,以键盘为系统,尤其是赤道上的转向喷子,360度无死角喷射,分分钟就将地球送出太阳系了。

这些有趣的段子反映了观众们被影片点燃的热情,也让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欣赏一部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改编自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人类在陆地上安装1万多座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一起逃离行将毁灭的太阳系,投奔比邻星的故事。郭帆执导的影片采用了原著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设定,截取这个长达2500年逃亡计划的一小段,在地球经过木星加速飞离太阳系的时间点上,讲述了一段原著没有的烧掉木星拯救地球的故事。

这个片子合理吗?

如果你采用科学论文的标准来找茬儿,它当然不合理。

首先是用行星发动机带球跑就不合理。从地球尺度看,地壳就像鸡蛋壳一样薄,行星发动机运行时的巨大压强推过去,地壳根本撑不住。

其次片中主角救援队的两个重要目的地——中国杭州和印尼苏拉威西岛,都不适合建行星发动机。杭州在断裂带上,建行星发动机是作死,很难稳定存在。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在那建比行星发动机还要大号的转向发动机,更是作大死。

影片最后高潮阶段提出的解决灭世危机的方案——点燃木星拯救地球也不合理。点燃由木星的氢气和地球被木星吸引过去的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这是远比聚变反应的效率更低下的化学燃烧,只能将燃料质量的百亿分之一转化成能量,不足以对地球产生足够推力;发生在木星表面的爆炸冲击波也不可能用导流装置进行精准指向,本来已经很微弱的推力还要进一步大量散失。地球能被这个爆炸推离木星引力陷阱吗?我觉得影片中空间站电脑Moss说出了真相:这个方案成功率为零!

那么,这个片子不合理啰?

也不是。从科幻大片的角度看,它是合理的,足以进入世界一流科幻大片之列。《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终结者》《异形》......这些科幻大IP,没有哪一部是经得起科学论文式标准的找茬的!而《流浪地球》的两大创新,比常见的美式科幻更科学,也更富有中国精神。

一是带球跑。

美式大片中,遇到末世危机,常见思路是造船跑。中国人思维中则颇有战天斗地的勇气:同是遭遇古代大洪水,我们选的是大禹治水,而西方选的是诺亚方舟;如果太阳系要毁灭,我们选择带着地球跑,而西方常见思路是造飞船跑路。

带球跑这个思路,从美学角度讲,将地球作为一个大飞船带走,是非常宏阔浪漫的想象,胜过常见的飞船跑老套路;

从伦理角度讲,这个构想能比造船跑多出几个数量级的幸存者,比如《流浪地球》的设定是存活下35亿人,而《2012》的方舟顶多也就能救下几十万人;

从科学角度说,越大的生态系统越可能稳定地长期存在,在到达最近的恒星系统要花费2500年的《流浪地球》设定里,如果按火种计划放弃地球只留下空间站(飞船派),就算空间站里有少量宇航员和几千万受精卵,等到达比邻星时,受精卵也早就失活了吧!

二是饱和式救援。

这也是一个富有中国精神的反套路。美式科幻大片里,往往是超级英雄或一小队精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险之又险地解决巨大危机。

《流浪地球》不这样,5000台发动机坏了,每台发动机只需要一个火石来重启,但联合政府按饱和式救援流程,派出41万人运送7万个火石来提高成功率。所以主角所在的救援队运送火石到达苏拉威西岛发动机时,已有先到者重启了发动机;主角们修改发动机程序让发动机喷出超高火柱试图点燃木星时,也有另外两处超高火柱几乎同时点起。

饱和式救援反映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也是普通人在面对全种族的生死危机时,比美式大片中仅靠少量精英碰运气的套路更为科学合理的生存策略选择。

其实,科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一本正经的胡扯。找科学漏洞本来也是科幻电影的观赏趣味之一,但不能以科学漏洞来否定科幻电影本身。

只要有基于科学原理的美妙想象,有大体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逻辑,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大胆创新,有精良而富于诚意的工业制作水准,有独特动人的精神气质,就足够成就一部精彩的科幻电影了。《流浪地球》正是这样一部富于中国气质,内容有想象力,场景有惊喜,制作能媲美好莱坞主流科幻大片的好电影。

现在,《流浪地球》的成功,让人对它的未来也充满期待。

这是一个非常有拓展空间的IP设定,2500年跨度的全球流亡计划,给同系列产品留下了巨大的创作空间,极有可能形成《星球大战》系列电影那样的超级IP。

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获雨果奖的代表作《三体》,也与《流浪地球》有着微妙而有趣的联系:流浪地球计划的目的地比邻星,正是《三体》中想侵略移民到地球的三体人的老家,一个不稳定的多灾多难的三体系统。流浪地球在那里补充物资尚可,长期停留则非常危险,灭世危机会频繁得像家常便饭。

所以,地球会没完没了地在宇宙中流浪,让这个系列故事永不结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