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制造企业为何要办社区医院?
华龙网-重庆日报
2019-01-22 06:05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企业追求质量和效益的途径之一。二者以何种方式融合?融合的契机在哪儿?目前,重庆的企业已经作了一些探索。各行业、各企业探索情况不同,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融合创造了新的盈利空间,带来了新的价值。

如果每隔两天做一次透析,每次几乎要花一整天时间,一年下来费用在15万元左右……多年来,对于看病难、看病贵,尿毒症患者体会更深。

生产制造透析设备的重庆山外山科技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患者得到实惠,企业也找到了出路。2018年,在制造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山外山销售收入预计增长50%以上,利润率提高30%左右。以业绩作底气,这家渝企向深交所“科创板”提交了上市申请。

重庆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山外山是怎么做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对于那些正在转型升级的重庆制造企业,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

社区医院让患者一年节省5万元

先来看用户需求。家住渝北区大竹林的汪海云,患尿毒症多年。过去,他每月要到位于沙坪坝区的一家大医院做13次透析,每次提前预约,次日乘车前往,公交换乘地铁,花费在往返路上和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比治疗本身的时间还长。

现在,汪海云出门步行10多分钟,就可到达大竹林的一家社区透析医院,插上设备,往沙发上一躺,睡一觉后,透析完成,即可回家。

在社区医院做透析治疗,不仅方便,而且因为用的是国产设备,比大医院用进口设备便宜了不少。汪海云说,2018年他花在透析上的钱,刚刚9万元出头。算下来,自己支付的部分少了近两万,医保报销支出部分省了3万多元。

即便是领头羊,也难维持高增长

大竹林这家社区透析医院的创办者,正是山外山公司。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山外山此前的主营业务并非投资建设医院。它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企业。

山外山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发出我国首款灌流机。以该设备为基础,2007年,山外山研发出国内首台血液透析机。到2011年,山外山拥有国内同行业诸多专利,起草和制定了3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成为国内血透设备的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

不过,在医疗设备行业,即便坐到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也很难维持高增长。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八成以上被国际品牌占领。山外山此前的增长,来源于国内品牌衰减后腾挪出的市场空间。

延伸产业链,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要谋出路,就得延长产业链,往上下游要利润。往上游走,生产血透设备耗材,新建工厂动辄投资几千万元,还不一定能生产出自己所需的全部耗材,况且术业有专攻,与国际品牌比拼,论技术,论管理,山外山都没有明显优势。

往下游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社区、农村建设透析“连锁店”,把血液透析机等设备摆放这些透析连锁店而不再是卖给医院,成为最佳选择。

从两年前开始,山外山在渝北区大竹林、南岸区弹子石、九龙坡区的陶家和石桥铺等地,铺设自己的医疗网点,目前已经开办了4家社区医院,还有15家已经获得资质,正在筹建。

“往医疗器械上游延伸做辅材,只是通过捆绑销售实现利润平衡,而通过向下游延伸做终端市场,不仅能推动透析设备的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抓住了终端消费者,有了终端市场再逆向组织生产,则能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大话语权。”山外山科技公司董事长高光勇说。

相关新闻

宗申工业“服务云”成了一门新生意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吴刚)改造一条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这是不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企业,宗申集团则更进一步——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智能生产线改造过程中的团队和经验做法为基础,向工业云领域进发,培育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即忽米网。

供应商自己运送来配件,分门别类装框,在框上贴上二维码,扫码后配件入库。仓库在收到指令后自动出货,无人驾驶的物流小车自动从仓库出口的传送带上取走配件框,再沿着既定路径运送至装配线……1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宗申发动机生产车间见证了这一自动化的生产场景。

一年的运营统计显示,这条生产线人员减少66人,人均产出效率提升了2.2倍,平均10秒下线一台产品,下线合格率高达到99.3%。

生产线改造完成后,除了保留少许人继续做维保,其他人本应回到各自岗位。但宗申意识到,在重庆乃至全国,应该有不少制造企业有着相同的需求。帮助制造企业改造生产线,这种服务,本身就可以成为一门新生意。根据华为在2017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的预测,2025年100%的企业将采用云服务,85%的企业应用将云化。

宗申忽米网由此诞生。宗申的这朵“云”,能为企业用户提供弹性计算云、云储存、数据库、应用安全、企业智能、物联网等80余项云计算,有效帮助工业企业降低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