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天气气候景观主题景区景点28个、立体气候主题景区景点19个……我市加快创建三峡国家气象公园
重庆日报
2019-01-10 07:44
听新闻

  三峡、巴山、武陵山,长江、嘉陵江、乌江,巴蔓子、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这里是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人文璀璨、如诗如画。

  在这里,你可以“行千里”,鬼斧神工的造化,雕刻出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个性。

  在这里,你可以“致广大”,源远流长的历史,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底蕴与厚重。

  如今,全面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已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狠抓落实、主动作为,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庆气象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也已成为新时代重庆气象工作的最强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山青水秀美丽之地,重庆气象如何打好“三峡牌”,助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推动绿色发展,展示重庆山水人文禀赋?

  事实上,早在2018年初,重庆市气象局就创新性地提出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突出高峡平湖壮丽景观和历史文化厚重底蕴,彰显“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主题,助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千年文化”焕发新的风姿、展现新的魅力。

  新赋巴渝十二景

  作者:顾建峰

  金碧风徐暗香盈,字水烟笼参差晶。

  佛图露重夜琼碎,洪崖珠飞两江涌。

  华蓥雪霁空谷明,桶井雾幽千猿荡。

  歌乐瑟鸣泉壑回,云篆涛和山樵唱。

  缙岭霞岚九峰灵,海棠雨纱鬟髻影。

  龙门月浩石破处,黄葛秋暮渡舟茫。

  躬身深掘巴渝文史

  匠心巧串三峡气象

  重庆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忠勇爱国的战国将军巴蔓子,有不屈坚守36年的钓鱼城,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篇佳作,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都市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孕育了“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敢作敢为”这一特色鲜明的重庆人文精神,这是推动重庆锐意改革、发展进步的源动力。

  作为气象人,也凝聚着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要高站位、大格局,要“强化主动作为、强化深度融入、强化开放创新、强化学习调研、强化宣传科普”,是全市气象干部职工提出的自我要求,具体来说,就要匠心打造一批“巴渝化”精品台站,要让基层台站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

  以璧山为例,“青山美美,绿水美美,芳草树叶翠,梦里的小而美……”这是华语词坛泰斗庄奴联袂著名曲作家古月专为璧山区创作的《小而美》。2013年,庄奴还曾将《小城故事》这首歌赠与璧山,说这就是他心中的“小城”。璧山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广普镇新民村蛮洞坡和丁家街道马坊小河坝出土的汉代石棺刻画记录了伏羲和女娲分举日、月,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南宋礼部尚书黄裳在璧山任县尉期间,绘制出的《天文图》共刻恒星1440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张具有二十八宿名称的天文图,比欧洲早了300多年。正因有这些家底,璧山区政府全额出资、市气象局牵头设计打造了“观象识天园”,该园以“伏羲女娲观天象,黄裳星图震世界”为主题,将璧山气象文化与本地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有气象内涵的儿童公园。

  “秀气园”、“云齐雨深园”……重庆将陆续升级打造一批精品气象台站,践行“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的理念。

  同时,有专家提出,虽然重庆各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但个别突破势必力单,整体打造方显气势与品质。正因如此,市气象局萌发了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的想法,将重庆长江、嘉陵江、乌江沿线及其附近28个区县的53个珍珠状的旅游景点,巧妙编织成精美的项链,深入挖掘自然地理气候奇观和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打造高品质的标志性旅游品牌。

  “两大本底”推进生态文明

  “五大资源”助力全域旅游

  创建三峡国家气象公园,是重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气象公园”建设要求的具体举措,对于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助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初,重庆气象部门初步梳理了长江、嘉陵江、乌江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大“本底”,串联起53颗“珍珠”的是五大资源优势。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自然山水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气候奇观,具有丰富多彩的天气气候景观资源;重庆海拔高差2650米,立体气候巧夺天工,可契合“春赏花”“夏消暑”“秋观叶”“冬玩雪”,更好地谱写重庆旅游的“四季歌”和“二十四节气歌”,这是秀美奇特的立体气候资源;深入挖掘与天气气候有关的经典诗篇,可塑造重庆三峡旅游的诗情画意,深入挖掘涪陵千年白鹤梁的水文气象历史价值,可增强重庆三峡旅游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是悠久厚重的气象历史文化资源;针对重庆雄阔纵深的自然山水和令人震撼的喀斯特地理地貌,深入分析地壳运动的地质机制和风雨侵蚀的气候原理,可增添旅游的科技科普内涵,这是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理地貌资源;深入研究不同地点、不同海拔的生态气候特点和温泉旅游资源优势,可开发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资源,这让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养生资源。

  在两个“本底”梳理的基础上,《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创建方案》出炉,征集采纳了环保、旅游、林业等部门和28个区县政府意见。各区县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要求将本区域内的景区、景观、景点纳入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规划范围并全力支持配合。方案规划出天气气候景观主题景区景点28个、立体气候主题景区景点19个、气象历史文化主题景区景点16个、喀斯特地貌主题景区景点9个、气候养生资源主题景区景点12个。

  “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建立在中国气象局提出的天气气候景观资源和立体气候资源2大主题资源基础上。”市气象局负责人说,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还将丰富重庆气象历史文化资源、喀斯特地貌资源和气候养生资源,以最大程度发挥重庆气象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科普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

  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评估论证组的专家们也给出高度评价:“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对原有的国家气象公园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很有创新性和可行性,非常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思想。”

  匠心建设气象公园

  打造科技文旅品牌

  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载体。市委深改委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力攻坚突破的20项重大改革项目之一,同时列为2018年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项攻坚突破的重大项目之一,在华龙网“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网络评选活动中,“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位列第四名。

  在各方关注下,重庆三峡国家公园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公园的建设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准则,遵循“保护优先、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平衡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着力推动现有景区景点的丰富,完善一批气象景观游、气象文化游产品,打造一批新的气象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一套全域旅游的智能气象保障体系,从整体上向公众充分展示重庆三峡气象旅游资源的壮美景象,提升景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目前,市气象局正着力突出两个“本底”,充分开放气象业务园区,启动建设一批气象文化科技旅游品牌。比如主题为“伏羲女娲观天象、黄裳星图震世界”的璧山枫香湖儿童公园中的“观象识天园”已于2018年9月28日开园。主题为“涪陵千年白鹤梁、世界水文气象站”的涪陵雷达公园、秀山“秀气园”、垫江“明月牡丹园”、綦江“古剑白云园”、黔江“云齐雨深园”和城口、云阳、开州等气象台站巴渝化建设正开工建设。主题为“女桑传椒毓硒有气质、香阁星图韵一江津彩”的江津农业气象科技博览园正在按“一湖两岛五区十六景”设计,铜梁气象公园正在按主题为“龙舞气象、天下安居”“罗睺十景”重新设计。主题为“三峡红叶醉、巫山云雨飞”(已被巫山县作为旅游宣传标语)的巫山龙门公园、主题为“缙云九峰秀、巴山夜雨声”的北碚“巴山夜雨博物馆”、武隆“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和万州翠屏山、忠县柑橘园、梁平田园综合体等气象公园也在酝酿之中。

  与此同时,市气象局参与举办的中国首届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也成功召开。会议发布了《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重庆共识》和“重庆立体气候大数据”,中国气象局为重庆授牌“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也正在筹建之中。

  三峡壮美、巴山绵延、武陵逶迤,长江雄阔、嘉陵秀美、乌江如黛……建成后的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既有飘渺云海、绚丽佛光、暮枕松涛等奇妙天气气候景观,也有立体气候条件下不同海拔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独特景象,还有集休闲、康养、科普等功能的立体气候景区和深厚的气象历史文化。她会让近者悦、远者来,她会让八方游客听了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顾建峰 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