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乡村振兴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看巴南原创 12-25 15:01 浏览量  

“新房子也修好了,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我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昨日吃过午饭,巴南区鱼洞干湾村的代宗强准备回家睡个午觉,下午再接着上班。谁也没有想到,曾经以务农为主的代宗强,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修了新房子,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村里的乡村振兴项目。


近年来,巴南区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发挥“三农”优势,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为抓手,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高水平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



一个农业项目带动一群人


今年66岁的代宗强是土生土长的鱼洞干湾村农民,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农民。


几年前,村里引进了一个项目——荷韵园。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最开始村民们对这个项目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然而,短短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荷韵园逐渐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园区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有果可摘,吸引了众多游客。


事实上,从荷韵园项目开建时起,代宗强便成了这个项目的工人。“老板流转了我的土地,还请我来这里上班,拿双份钱哟!”他给记者算了算,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有4000多元,老婆也在这里上班,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家里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左右。这几年来,代宗强将家里的瓦房修成了砖房,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据悉,作为乡村振兴项目的代表之一,荷韵园常年聘请农民工近100人,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土地分红每年500多万元,项目带动周边500余家农户、1000多名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据区农委介绍,近年来,我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了茶叶、水果、蔬菜、粮油、水产等五大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了第一产业;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农业企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了第二产业,此外,引进和培育了云篆山荷韵园、一品云燕花语、丰盛彩色森林、大来山观光园等乡村旅游企业70余家,年旅游综合性收入达30亿元以上。



田园变公园 游客涌进来


走在巴南区二圣集体村的乡村道路上,每隔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回收箱,倘若有人乱丢垃圾,还会被附近的村民们劝阻。村主任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技术培训和农业环保宣传,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开始不断增强。


村民张启明告诉记者,早些年,村里要修路占地,村民们都生怕被占地,为此常常吵得不可开交。而近几年,大家的态度却发生了大转变——巴不得被占地。究竟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大家都希望村里的设施设备也有所提档升级,而一旦被占地,那么自己的这一块区域常常都会被修的很漂亮,“自己不花钱,还能让环境变好,为啥子不愿意呢!”张启明乐呵呵地说。


正是因为村庄的不断美化,集体村也成了许多游客前来休闲采摘的首选之地。


据区农委介绍,近年来,全区把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结合,在美化村庄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在全区逐渐红火。



三产融合 农民腰包“鼓”了


“如今来摘梨子的多了,我就赶紧开了个农家乐。”今年49岁的余明兰是二圣镇集体村一碗水的村民,她告诉记者,看到节假日有很多人上山来游玩,她赶紧跟家人商量,将自家的住房改建成了农家乐,游客来山上度假,可以吃住在她的农家乐里,到采摘时节,游客既可以采摘自己家的梨子,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累了还有客房可以休息,就这样余明兰的农家乐便“承包”了游客的所有游玩项目。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二圣梨,每年的采摘季“好吃狗”们也纷纷闻香赶来。这样一来,村民们不仅卖了梨子,还抓住了休闲业发展的势头,搞起了多种产业。余明兰告诉记者,几年来,她的农家乐也逐渐从最初的简陋农房,变成了有三层楼的客房,“节假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100多名游客。”余明兰告诉记者,自己闲暇之余还种了7、8亩梨子,每年梨子也能卖上7万元左右,加上农家乐的收入,年收入10余万是轻轻松松的事。


事实上,二圣天坪山只是我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近年来,我区以打造“环云篆山、天坪山、五彩丰盛”“三百”工程为重点,以发展特色粮油、品牌茶叶、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等四大特色产业为载体,着力打造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形成“一片一产业”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记者 罗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