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华龙网-重庆晨报
2018-12-18 16:30

以前,谈及沙坪坝旅游,人们会想到磁器口、渣滓洞、白公馆……如今,歌乐山国际慢城、沙磁文化产业园、凤凰花海……一个个文旅融合的“大手笔”,在沙坪坝区落地开花。

近年来,沙坪坝区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发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业态产品,借力旅游彰显文化,依托文化旅游增添活力,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盘活文化资源

打造文化旅游“超级IP”

石板路、古佛寺、老院坝……磁器口的一砖一瓦,带着前来旅游的人们,领略着古老的巴渝文化。作为全市文旅融合超级IP,磁器口以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据统计,去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成为全市最火爆的景区之一。

“重庆热度极高的景点磁器口、长江索道、洪崖洞,都有文化历史的沉淀。”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主任、沙坪坝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李波说,通过文旅融合,文化有了传承,旅游内涵得到丰富。梳理本土人文资源,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才能让文旅产品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

作为重庆历史文化沉淀最为丰裕的沙坪坝,这里是巴渝文化繁盛地、沙磁文化发源地、抗战文化聚集地、红岩精神发祥地,深厚的文化基础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同时也为文化旅游超级IP的打造提供基础条件。以此来看,磁器口古镇的成功不仅是区位优势突出,也是科教文化名区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校园文化的集聚效应。

目前,沙坪坝区正在打造的“超级IP”中,沙磁文化产业园尤为突出,产业园按“做优古镇、激活滨江、联动红岩”的布局,分巴渝文化、滨江创意、艺术文化、文化商贸、红色文化五大片区,正在拓展实施国际创客港S1938、国富·沙磁文化广场、磁器口特钢文创项目、磁器口民俗博物馆等一大批项目,目标锁定红岩5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超级IP”。

在沙坪坝,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工作一直在努力进行中。去年,沙坪坝还修缮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和陈氏洋房;迁移修缮了复兴寺,并以此为主体打造了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定于今年内开放;今年,该区还将推进大学城小马画家村、重庆炮校旧址、虎溪老场镇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建设,盘活存量文旅资源,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通过文旅融合,文化有了传承,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完成文化变现、文化落地、文化再现过程,旅游通过文化注入,内涵得到丰富。”李波说,可以预见,文化与旅游关联的新兴业态的探索与创新,将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的关键,还会从根本上全面盘活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产业增加值获得乘数级的放大效应。

以活动营销为媒

打造多元化城市文化名片

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文化资源中,如何利用好优势资源,打好“人文”牌?

沙坪坝区人文宝贝丰富,有林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宝轮寺正殿、复兴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各类博物馆6座,以及7项市级、62项区级非遗项目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有重庆图书馆、西西弗书店总部、新华书店沙坪坝书城等大型文图书香之地;还有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大中小学百余所。

“在此基础上,囊括区域内文化旅游元素,用足用好丰富的人文宝贝,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李波介绍,近年来,沙坪坝区以沙磁文化的核心发源地磁器口为起点,以抗战为线索串联起山洞片区抗战遗址、林园、南开中学抗战遗址群、重庆大学抗战遗址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抗战名人旧居等,适时推出了20条以沙磁文化为线索的精品旅游线路。

除了将这些人文宝贝用好,还要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据了解,早在2003年,沙坪坝区先后修复并开放了冯玉祥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张治中故居。这三处旧居的开放,带动了抗战教育博物馆、重庆谈判陈列馆和歌乐山民国传统风貌街区的打造,推动了歌乐山片区抗战文化遗址群的保护工作。同时,也丰富了沙坪坝作为文化大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内涵,打造了一张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名片。

“注重文化营销,将传统文化品牌和新兴文化品牌并重,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李波说,沙坪坝区既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主题活动,如成立六十余年的黄葛树下龙门阵、区川剧团,坚守三十余年的区图书馆“星期日讲座”等传统文化品牌,又有近十年来蓬勃发展的西西弗书店、沙坪坝区女教师合唱团、重庆303话剧社、重庆逗乐坊、重庆青年电影展等新兴文化品牌,均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还是致力于将“寻梦沙坪坝”和“青年艺术家绽放计划”打造成为每年一度的“文化新名片”,陆续推出了大型历史舞台剧《诺玛阿美》、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重庆行、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等重大文化精品演出及展览活动,整合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优质资源,推出文艺精品、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内涵、集聚旅游人气,扩大文化之旅沙坪坝的知名度。今年,在新华网主办的2018休闲旅游发展与品质峰会上,沙坪坝区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在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荣获“最具影响力文旅景区”奖。

李波表示,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游客们在参观中了解沙坪坝区乃至重庆的历史、知晓这座城市丰富的多元文化,在增强民众自信和自豪感的同时,还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进一步使人们领悟到抗战文化、沙磁文化、巴渝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等文化内涵,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感。

推进文旅融合

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当今,很多地方正是通过独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现象,从而进一步深化为该地区独特的旅游文化。可以说,文化与旅游先天就具备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李波谈道:“要明确‘对接好文化旅游项目,服务好文化旅游企业,打造好文化旅游产品’的工作思路,通过整体规划布局、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重庆科教文卫中心的文化名区,近年来,沙坪坝区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的“两点”定位,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两地”目标,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早在2016年,沙坪坝区就整合了原区文广局、区旅游局职能,组建区文化委员会,挂牌区旅游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既体现了沙坪坝“文化+”“旅游+”的宏观眼光,同时也彰显出了对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关注。并成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小组、合并歌乐山风景区保护开发办公室等,从机制体制上保障了文旅融合强力推进,实现1+1>2的效果。

除了从机构顶层设计上调整,文旅融合还要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把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景区规划、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文化旅游活动策划、市场推广等各个领域,把设计理念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转化。

沙坪坝区如何构建全域旅游的新格局?按照计划,在歌乐山,以国际慢城为高地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已具雏形,已成功打造荷塘悦色山庄、七彩祥耘开心农场等“慢生活”和颐麓欢歌赏花节、花田筑梦旅游季等系列“慢文化”项目;在西永,万达文旅城为引擎的新型“文化+旅游+体育”业态初见规模。重庆万达文旅城、重庆动漫创谷公园、重庆C97工业遗址产业园正重点推进,小马画家村一期项目已落地。此外,还有沿缙云山脉,如曾家、青木关、陈家桥等地的乡村旅游休闲带为补充,四大板块共同构建起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大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与旅游产业将通过全要素资源的聚合与重组,产生全新的‘化合反应’,从而激发出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相交融的新业态。”李波表示,推进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也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旅游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沙坪坝区不仅会做好旅游内容打造,也将同样重视旅游体验的环节,持续不断地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继续做好交通建设、周边环境打造和招商引资等三件实事。通过这些系统完整的“组合拳”,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将会看到沙坪坝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崭新成果。

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