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家公祭日,这段血与泪的记忆,我们永不能忘……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
2018-12-13 06:00
听新闻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

1937年的12月13日——1938年1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无数财物被掠夺。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期间,南京30多万同胞被日军屠杀,平均每12秒就有1名同胞遇害!

曾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320公里以上。

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使南京大屠杀从南京记忆、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这个时候,将以国之名悼念死难同胞,捍卫历史记忆。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哀伤藏于心,实干强我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87年,南京曾初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当时认定的大屠杀幸存者有1756人,而这一数字,正在逐年递减,截止至今,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就在今年国家公祭日前夕,又有两位94岁高龄的幸存者去世。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赵金华的女儿赵敏在母亲遗像前哭悼。图片来源:新华社

12月2日凌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赵金华去世,享年94岁。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赵金华还是个少女,她眼见着家人被日军残害。后来,赵金华把头发剪短,装成男孩子模样,跟随母亲逃难到江北浦口乡下的一个帮工家中,最终幸免于难。

12月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上陈广顺的灯箱已熄灭。图片来源:新华社

12月3日凌晨,与赵金华同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广顺去世。陈广顺居住的汤山西岗头村远在南京城郊。1938年春节,这个平静的小村庄也未能逃脱屠杀,当时只有14岁的陈广顺目睹了乡亲们被日军用机枪扫射惨死。陈广顺趁乱逃进山上的密林,躲过一劫。为了将自己目睹的战争罪行公之于世,2005年他曾赴日本参加证言活动,当场痛诉了当年日军犯下的暴行。

图片来源:新华社

见证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远不应沉没!

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活下来的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血与泪的记忆。他们,带着对暴行的痛苦记忆,每一个人都是铁证!

12月10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再度延长,新整理确认的26位遇难者姓名增刻完成。至此,这面被称为“哭墙”的墙面上,墙上已刻有10664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

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在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了家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增刻名单当日,夏淑琴老人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亲手将7位亲人的姓名描红。她哭着说:“我不认识字,但是家里人的名字,我一笔一划都记得。今年我还能来给你们磕头,明年就不一定能来了!”

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全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幸免于难。

12月1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文彬在女婿的陪同下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天,88岁的佘文彬指着名单墙上父亲的名字说:“我的父亲叫佘培庚,我当时只有7岁,对当时事情记忆比较模糊了。只记得当时父亲被日军抓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听人说,抓走后被推到江里淹死了。以前想念父亲时,只能看看他的遗像。从今以后,这面墙上的姓名成为我祭奠父亲的又一个寄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当年兵荒马乱,不少人尸骨无存,对于幸存者群体来说,镌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成为全家祭奠亲人的唯一寄托。

今天,无论你在哪,我们一起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用胜利告慰逝者的同时,灾难历史再一次警醒国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重庆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