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走出重庆 “三十六行”开启寻匠之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8-12-08 23:07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12月8日22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实习生 张雪莹)说起匠人,你会想到什么?是濒临失传的手艺还是别具匠心的精细活?今(8)日,由三位有志青年联合发起的“寻匠山城·三十六行”启幕礼在重庆工商大学南山书院内举行,在50多位来宾的鉴证下开启了一段寻匠之旅。

“三十六行”发布会现场 实习生 张雪莹 摄

“寻匠山城·三十六行”是以视频纪实手法,深入挖掘非遗传承人。发起人将第一行的地点选择在荣昌区,主要非遗项目是荣昌陶,人物则是荣昌陶非遗传承人吕玉成。

吕玉成说,他从事荣昌陶制作有27年,基本上是为了养家糊口。要提升荣昌陶的品质,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外,还需要文人雅士推动。

桂珩是“寻匠山城·三十六行”发起人之一,他希望到区县了解各行各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通过市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见重庆非遗,最终来改变匠人的生存环境。

如今,大多数匠人遇到的问题就是销路问题,匠人们花了太多心血在作品上,却不知道怎么包装。

怎么才能让非遗得以传承下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重庆市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鲜于煌教授认为,“寻匠山城·三十六行”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要讲好非遗的故事,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文化传承下去。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讲话。实习生 张雪莹摄

“我们就像一个点灯人,提着灯笼挨家挨户的走,一盏一盏的点,等我们走完,照亮的就是一整条街。”周信一也是“寻匠山城·三十六行”发起人之一。他表示项目的初衷就是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情怀落地,让重庆非遗走出重庆,走向海外。

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所长黄中模为“三十六行”题字 实习生 张雪莹摄

据了解,“寻匠山城·三十六行”是一个公益性质的项目,由周信一、桂珩、邱俊峰三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共同发起,将走遍区县,用镜头去发掘匠人、传播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