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流感季的儿科门诊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
2018-12-06 06:00
听新闻

文/图 黄宇 唐雨

清晨7点,天刚擦亮,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内的自助挂号机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一早,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还未开诊,就已有家长前来等待。 记者 黄宇 摄

12月4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通报,2018年12月-2019年3月为流感高发期,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发生流感聚集疫情的风险较高,提醒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候诊区,陪患儿就诊的家长。 记者 黄宇 摄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发三个通知,要求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加大医生配置,做好应对流感的准备。

不断被打开又合上的诊室大门,进进出出的急促脚步,此起彼伏的孩子哭声……早起上班的人们仍睡眼惺忪,但各个儿科门诊里却早已人声鼎沸:抱着孩子的母亲,一路小跑的医生,维持秩序的保安……

这里,热闹得好像没有昼与夜。

01

“流水”的患儿

8:00挤上开诊“早班车”

候诊的家长。 记者 黄宇 摄

8点,新一天的门诊刚刚开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候诊区已等了不少带着患儿的家长。诊室的门不断打开关上,家长们拿着挂号单和病历本闪进闪出,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儿科门诊的常态。

“你们几点来的,也是孩子发烧吗?”“对啊,半夜孩子突然就发烧了,6点多赶过来,就已经有人等起了,不知道能不能挂上号。”排队间隙,有家长聊天,眼里都是相同的疲惫和无奈。

江北区的李奶奶天刚亮就和老伴抱着孙子来到医院。因为儿子和儿媳白天都要上班,于是老两口就担起了带孙子看病的任务。每排半个小时,李奶奶和老伴就互相交换位置歇一歇。

“这几天看病的孩子太多了,我们排了接近一个小时,看到孩子哭,心里急啊。”李奶奶一边哄着啼哭不止的孙子,一边盼着队伍能够快一点。

12月的山城,气候变化剧烈,新一轮流感也悄然来袭,前来看病的孩子比往常多了许多,不少家长早早地赶来医院,希望挤上开诊“早班车”。

10:20线下号源“已售罄”

儿科门诊导诊台,挂着多面锦旗。 记者 黄宇 摄

点开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网络预约表,每个医师下面随时都标注着“已满”二字。从9月开始,该院儿科接诊量就一直呈饱和状态。全科12名医生,按照排班表,工作日8名医生坐诊,周末5名,平均每人承担着100多名儿童的就诊量。

10点20,该院儿科门诊的线下号就已经放完了,此时也到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护士们在不宽的走廊里穿梭、发药、打针,不停地解释……

随着响亮的啼哭声传出,护士又成功完成了一次扎针操作。诊室之外,输液区是儿科门诊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哭声,既饱含了对疼痛的害怕,又有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儿科门诊诊室里,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进来等待诊治。 记者 黄宇 摄

“高峰时段,大厅里到处都是抱着患儿的家长。”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护士长吴全兰说,“别看扎针操作简单,其实非常考验护士对静脉穿刺技巧和经验的掌握,失误操作要尽可能杜绝才行。”

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每个年轻护士上岗前,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实操培训,其中,静脉穿刺一项被要求练习3个月。而在这之前,医学生已经历过三年规范化培训课程。

【02】

“铁打”的医生

11:00孕妈喝了第一口水

石瑾接受采访。 记者 黄宇 摄

事实上,儿科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连轴转状态,迫切需要补充人手,但总是面临招人难的尴尬。儿科辞职率也比其他专业高很多,去年,该院就有两名中级职称的医生辞职,医院只好又赶紧招聘新的儿科医生,弥补人手不足。

但医生们仍不敢休息。李燕今年32岁,七年本硕连读后,当一名儿科医生已经六年有余。由于医术精湛,她的就诊号总是刚放出就被挂满。

上午11点,连续接诊30多名儿童让忙碌的李燕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因为久坐不动,腰部也以隐隐疼痛的方式传来了抗议。

如果是平时,按李燕的性子肯定忍一忍就过去了,但现在,她还是一位怀着两个多月宝宝的准妈妈,而且前两日高烧到39.5℃的身体也让她有点难以坚持。喝口水,站起来稍微活动了一下,这不到一分钟的休息,已经让李燕感到十分满足了。

“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我们一般不会请假,”李燕说,“门诊号源提前就放出去了,患儿情况只有坐诊的医生最了解,不能让家长来看病时找不到我们。”

13:00七旬医生有个“约”

王崇惠给患儿测黄疸。 记者 黄宇 摄

13点,上午的病人看完,王崇惠从诊室走出来,从储物柜中翻出手机,打开电源,数着时间,按照约定给因突发心脏病住院的老伴儿打了个电话,才赶去食堂吃饭。

“早上出门我们就说好了,午饭前打个电话,下班后再打个电话,互相通通气。”王崇惠说,“这儿很多患儿等着我,我也有这个能力干,就再多干一点。”

王崇惠今年77岁,2001年退休后返聘至今,一直在一线坐诊。去年此时,老伴儿同样因病住院,王崇惠瞒着没给科室说。今年,得知消息的科室早早给她放了假,但她仍坚持下了班才去陪护。

“请个护工就能照顾得很好,用不着我插手。”谈及此事,王崇惠很淡然,“在休息间隙了解下情况就行了,我自己家的事情和工作还是要分开的,大家都在这忙,我不能搞特殊。”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距离国家每千名儿童拥有1名儿科医师的配备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不可忽视的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对儿科医生的需求会更多。

以重庆为例,2017年,全市出生33.7万人,其中一孩16.4万人、二孩15.13万人、多孩2.17万人;有27.13万对夫妻进行生育登记,其中一孩生育登记13.06万对、二孩生育登记14.07万对。这是11月21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重庆市2017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中公布的数据。

【03】

焦虑的家长

15:30一娃看病6个家长带

15点半,家住新牌坊的程女士准时来到门诊,这已是她连续第三天带宝宝来扎针了。为了少排队,她发动了全家人在网上预约挂号。除了程女士自己,陪孩子来看病的,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一家人上阵当陪护的情况,在儿科很常见。”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副主任李雪梅说,儿科又被称为“哑科”,患儿年龄小、无法表达清楚,而且病情变化快,需要医生凭借经验诊疗,“送医时陪护人员多,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更容易被家长抱怨,遭到误解。”

李雪梅告诉记者,家长进来后,她一般先看眼神,如果比较淡定,就问此次看病的目的;如果眼神纠结,就得安抚一下。

“医生,你要不要再仔细看看。”“医生,打了针是不是还要吃药?”“娃儿不咳了我还要来医院吗?”问诊结束后,总有家长不愿离开,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并没有将孩子的症状诊断仔细。

谈起这个,李雪梅有点无奈:“医生肯定是对每个患者诊断清楚了才会结束,如果我们把每个人问诊时间延长两三分钟,那么后面的人可能就还需要排更久。”

21:30酒后爷爷硬“闯关”

准时下班对于全科室医生来说是个奢望。而对于夜班值班医生来说,则需要从17点半一直上到第二天上午8点。

21点半,值班医生石瑾正在给一位刚满八个月的高烧婴儿问诊,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急匆匆地闯了进来,大吼道:“快给我家宝贝看看,一直吐个不停,是出啥事儿了。”

石瑾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并没有脱水现象,且生命体征平稳,就让孩子母亲按照正常的挂号顺序进行就诊。

十分钟后,就诊室的门再次被推开,孩子的爷爷带着酒气怒气冲冲地用手指着石瑾说:“我再问你一次,你要不要提前把我娃儿的病看了!”这位突然闯进的“不速之客”把正在看病的孩子吓得直哭。


深夜诊室角落里,放着早已凉透了却仍未来得及吃的外卖。 记者 黄宇 摄

在石瑾耐心地解释后,孩子的爷爷仍坚持认为自家孙子的病情比较严重,应该提前得到救治。为了保障后续其他病人就诊顺利进行,避免事态扩大,石瑾还是认真地给孩子开了治疗方案。

第二天上午交班后,被那顿责骂引起的委屈还是冲破了心中刻意压制的围栏。石瑾的眼睛红了又红,最后在一个没人的角落偷偷哭了起来。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医生们普遍反映,现在不少孩子都是家中的“独苗苗”,孩子一人生病,往往牵动着两代人的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孩子生病,家长的心理就难免失衡。

“现在还有部分家长不愿意去接受孩子的病情变化,病情一旦变化,家长就会把心中那种焦虑的情绪倾泻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李雪梅说,“互相理解和信任,是儿科医生对前来就诊的患儿家属最主要的期望。”

【04】

坚守的岗位

天黑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仍灯火通明。 记者 黄宇 摄

“当儿科医生这么忙,这么累,工资不高,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你付出了努力,又不被理解,你当儿科医生真的不后悔吗?”

“那么多医生都转行了,你要转吗?”

……

做一个儿科医生,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就诊的问题,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其他的问题。有的来自不理解的家人、朋友,有的,也来自于自己。

李燕的老公也是一名儿科医生,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工作。两人忙起来的时候,明明同住一个屋檐下,见面的次数却寥寥无几,如果被轮到“住院总”(即24小时在岗,每周可休息1天),那见面就会更加困难。

李燕还记得,今年中秋,俩人好不容易把假期调在了一块,准备一起好好过个假期,老公却被医院打来的一通手术突然叫走,二人世界的消失,让她心中有一刻的不平难过,但想想自己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员,也就理解了。

“有些事,总得有人来做,这也是我学医的责任。”她说。

与正在怀孕的李燕不同,石瑾的孩子已经开始读幼儿园了,正是黏父母的时候。说起孩子,石瑾的眼里闪过一丝愧疚,因为和老公工作都比较忙,所以孩子两岁半时就被送去了幼儿园。由于时常需要加班,更多时候,也是由老公去照顾孩子,石瑾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家洗完澡后,抱抱孩子,听听她今天发生的故事。

“因为她和爸爸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和爸爸亲一些,”石瑾的眼里满是慈爱,“这样其实也好,如果她黏我,可能我会更舍不得一点。”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人有时也会劝石瑾,不如换一份轻松的工作,不用这么累还可以兼顾家庭,石瑾最后还是拒绝了。“做一个认真负责的儿科医生是我的职业追求。”她的眼神很坚定。

上午8点,石瑾的夜班结束了,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即可到家,应该来得及陪女儿吃个早餐,再送她上学。

让石瑾还可以松一口气的是,随着国家和地方越来越多的防控措施出台,今年以来,有更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流感疫苗,这个流感季,希望儿科医生会轻松一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