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十一个镇中有九个是市级“生态镇”
重庆日报
2018-11-15 06:43
听新闻

碧津湖的水质(右边水瓶)看上去与矿泉水别无二致。孟涛 摄

  “这里空气很好,也很安静,我们几个坐在这里耍,觉得太安逸了。”11月13日,在渝北区碧津湖畔与好友闲聊的唐伏英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家住在碧津湖附近,自从湖水生态修复后,她就经常过来散步娱乐。

  “通过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和生活污水防治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渝北区近来提升城市品质的有力抓手。”渝北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区11个镇中有9个镇成功创建了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幅员面积占所辖街镇的70%以上。

  食藻虫“吃出”一湖清水

  清澄透亮的湖水泛着点点波光,低下头就能看到湖底轻柔摆动的水草;从湖里舀起来的水,清澈度与一旁的矿泉水无异。这是13日下午,重庆日报记者在渝北区碧津公园看到的景象。

  “以前的湖水浑浊又有点臭,我们都不爱来。”唐伏英说,过去由于碧津湖水质较差,不时还飘出异味,许多市民不愿来。

  去年10月,渝北区投资800余万元启动了碧津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这一次,该区没有按照传统“清淤-修建污水净化装置-搭建生态浮床治污”的湖库污染治理方式,而是创新地采用了“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

  “传统治理方式有其优点,但也容易造成治标不治本的结果。为了实现湖库的立体生态修复,我们决定引入这种生态技术。”渝北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该技术是由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研发。工人将百万只食藻虫投放到湖水里,这些专食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绿藻的食藻虫,和湖底的沉水植物可构建起一套“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

  所谓“水下森林”,是该公司根据碧津湖水体情况,专门改良培育沉水植物。它们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净化吸收,使得水下食物链得以完整平衡。经过生态修复,碧津湖水质已达三类水质标准。

  碧津湖生态修复的经验给了渝北区信心,今年,该区又启动了双龙湖、龙舌湖、晚晴园、木鱼石公园的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预计2019年将全面完成治理和修复。

  水循环系统“浇灭”建筑粉尘

  位于中央公园附近的鲁能泰山7号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十余幢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大型货车不时进出运送物料。但整个工地现场却听不到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也感受不到灰尘扑鼻带来的窒息感。

  首先,为将施工区域和运输区域隔离开,项目组在道路左侧搭起了2.5米高的围栏。在这围栏和右边的石墙上,每隔一米就装有一个水龙头。装置旁边的显示屏屏则实时显示着现场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噪音分贝数据。

  “当现场的PM2.5值超过85微克每立方米,水龙头会自动进行喷淋降尘。”项目总工程师贺飞介绍,当工地的噪音白天超过75分贝、夜晚超过55分贝后,工人也会马上采取增加隔音棚等人为降噪措施。

  不仅如此,重庆日报记者还在该系统作业区看到,地表水或雨水在降尘后,会统一被收集到沉淀池中,沉淀池通过过滤进行二次沉淀。接着石滤水布和海绵会将水隔离出来,经过管网的输送,这些水就可以被再次用来降尘,形成一套相对封闭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去年4月进场后,我们按照传统的洒水方式对现场进行降尘,发现消耗的水多,取得的效果差。”贺飞说,这套设备投用后每月可省水费8万元,降尘降噪处理效果也更加显著。

  据了解,渝北区深入推进全区工地道路扬尘在线监管,重点设置扬尘在线设施17个,对道路扬尘做到精细化管理,并强化日常道路的清扫保洁和污染应对时雾炮车削锋工作。

  德国技术“烧尽”工厂废气

  目前,渝北区共有汽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154家。作为国产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长安汽车在环保生产方面也有自己的“秘籍”。

  长安汽车渝北分厂涂装车间顶楼,8套废气浓缩处理设备日夜不停地运转着。这里的每套设备每小时可将20万立方米的废气安全环保排放。

  该废气浓缩处理设备于2015年引入,分为转轮风机、沸石转轮、解附风机等三部分,通过将低浓度、大风量的有危害性的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浓缩为高浓度、小风量并排入焚烧炉进行分解净化,最终将洁净的废气排放出来。通过这套设备,涂装车间的挥发性有毒气体去除率达到95%以上,排放浓度达到2-3mg/m3。

  不仅如此,该工厂还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持续对工厂的涂装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目前涂装车间的挥发性有毒气体平均排放浓度远低于重庆市《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0mg/m3。

  截至11月,渝北区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5天,今年有望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