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骅倒下前的24小时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
2018-11-12 06:00
听新闻

前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重庆忠县,就有这么一个家,公仆情怀在几代人中传承。

他们坚守在最贫困的地方,奋战在最险峻的路上。

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点燃苦寒贫穷的土壤。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接力前行,为践行中国梦作出最好的注脚。

2018年8月21日的早上9点过,李正琼接到了一个电话:“快点上来看杨骅最后一面,不然你真的看不到了!”

“不可能!我们昨天晚上还在通电话!”李正琼不信,拨通了丈夫杨骅的手机号。

一分钟后,她的世界就塌了。

杨骅是忠县安监局原办公室副主任,也是金鸡镇傅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8月21日上午8点左右,因突发疾病,他倒在了扶贫岗位上。

倒下之前的24小时,杨骅一刻也没离开扶贫第一线。

杨骅的遗照。

8月20日早上8:00

最后的取款:他取了1000块打算给贫困户

8月20日清晨,杨骅像往常一样,天还没亮就早早地起了床。李正琼煮好了面条,陪杨骅取了1000块钱,买了豆腐、凉粉,打算回村给贫困户张启斌送去。还没到8点,杨骅就开车去往傅坝村。

今年7月9日,杨骅到了傅坝村任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为了工作方便,他索性住在村里,经常是周五晚上回家,周一一大早再回到村子里。

这辆车买了三年多,才跑了一万多公里,其中大部分还是开往扶贫村的路上。相识28年,夫妻俩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去看望在那里避暑的公公婆婆。

“要得,我马上来!”这是李正琼听到杨骅说过最多的话。她觉得杨骅太忙了,单位有事,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候在家里加班,也时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

李正琼看着心疼,也曾劝过他:“今天的事情做不完就明天做嘛”。但杨骅总是“一根筋”:“今天的事情就得今天做完。”

忙到一家人等到八九点才开饭,忙到没时间陪儿子去高考、填志愿,忙到没时间帮父亲修一修漏水的阳台……

为数不多的没有缺席的日子,2010年5月29日算一天。这天是李正琼的生日,杨骅专门挑的这一天搬进了他们的新家。

这个平日不善于表达的男人,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爱意。也是在杨骅去世后,李正琼想取出杨骅微信中的零钱时,试遍了全家人的生日、电话号码,才发现密码竟是自己的手机短号。

杨骅去世后,妻子李正琼常常以泪洗面。

离杨骅去世已经过去了2个多月,李正琼还是每天凌晨两三点就会惊醒,开始漫长的失眠。“白天也不敢睡,如果睡了,晚上就更睡不着了。”这些天,李正琼瘦了十多斤。

杨骅的衣服、物品依旧摆在家里的老地方。

书桌上,一大串钥匙足足有二三十个。衣柜里有件新的短袖衬衫还没有拆开,那是杨骅花了50块钱从网上淘的。鞋柜里还有一双锃亮的皮鞋,那是好几年前的,他也一直没舍得穿。

这件50块买的新衬衣,杨骅还没舍得穿。

这些衣物,李正琼都没收,这样让她觉得,丈夫只是下乡扶贫去了,他还会回来。

8月20日晚上7:00

最后的叮嘱:“有什么事,都给杨叔叔讲”

就是这么一个节俭的人,对贫困户却“大方得很”。

8月20日晚上7时许,杨骅带着买好的豆腐、凉粉和1000块钱,去扶贫帮扶对象张启斌家吃饭。

张启斌今年摔残了手,治伤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他们家成为今年动态调整后新增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张荣梅今年刚考上大学,小女儿张琼马上就要读初中了,杨骅主动申请做张家的帮扶责任人。“我一定要帮这两个崽崽脱贫,过上好日子。”他曾对家人说。

正赶上稻谷收割的时节,那天,杨骅帮张启斌家背完稻谷,又提出自己出钱给他家买些鸭苗喂养。张启斌的妻子觉得养鸡比喂鸭好,杨骅马上联系村里的社保协管员江代森,请他帮忙尽快买回一些鸡苗。

杨骅(左一)来到张启斌家中走访。

来到傅坝村40多天,这已经是杨骅第3次到张启斌家走访。小女儿张琼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杨叔叔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要怕,我不是坏人’。”

从小家境贫寒,加上缺少父爱关怀,这个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杨叔叔的突然出现,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她的心底。

在张琼的印象中,杨叔叔总是笑嘻嘻的,唯一一次见他板着脸,是因为自家的事。“你必须要把张荣梅的那个名字改正确!”离得老远,张琼就听到杨叔叔对着电话大声地说。

姐姐张荣梅今年高考完要上大学,杨骅便四处打听如何才能申请到助学金,却发现扶贫系统将张荣梅的“荣”字错打为“蓉”。一字之差,很可能让张荣梅无法成功申请助学金。

那天临走时,杨骅又特意回过头对姐妹俩交代:“今后有什么事,都给杨叔叔讲。”

晚上10点过,许是不放心即将上大学的姐姐,杨骅又给张荣梅发去了微信:“外面世界很精彩,但学习是主要,学习好了将来才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回报社会。”

杨骅总是告诫贫困帮扶对象张启斌的大女儿要好好读书。

第二天中午,张琼给杨叔叔发了十几条微信,却迟迟没有等到回复。

“听杨叔叔的家人说,他打算收我和姐姐当干女儿……他现在走了,我真的好想叫他一声杨爸爸……”张琼不爱哭,但是提起杨叔叔,眼泪止不住。

张琼一想起杨叔叔,就忍不住哭。

8月20日晚上10:00

最后的日记:让贫困户改得起危房

从张启斌家离开,回到村委会,已是晚上10点过。

杨骅的办公室在村委会二楼一个小房间里,办公桌上依旧放着他生前的工作笔记和电脑,旁边就摆着一张行军床。平时,杨骅就在这里办公加生活。

杨骅最后一页的扶贫日记。

“2018年8月20日,星期一,天气晴。今天前往了傅坝村五组贫困户刘兴国家查看D级危房改造前期工作……”“危房改造就是要为贫困户着想,不仅要让他们愿意改,更要改得起……”

这是杨骅日记本中最新的一页,记录了他最后的工作和生活。

那天下午5点多,结束了工作会议,杨骅便前往五组落实贫困户刘兴国D级危房改造的事。这个“钉子户”终于愿意改造危房了,杨骅深深地舒了口气。

刘兴国家房子屋顶上的房梁断了好几根,从缝隙中能看到天空,有些地方用树枝盖着,遇上下雨天屋内还会“发大水”。“你这个房子这么危险,你不修我瞌睡都睡不安稳!”为了劝刘兴国改造自己的危房,杨骅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可就是劝不动这个“倔老头”。

刘兴国家的老房子。

最后,杨骅直接急了:“你房子修不起来,我就不走了!”其实刘兴国也是有口难言,原来,国家虽然补助2.1万元,但拆房和二次搬迁的费用没着落,需要自己填补。家里妻子多病,刘兴国年纪大了又干不了什么重活,这笔钱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杨骅终于明白了这个老头为什么这么“倔”,于是一边帮他落实资金补助,一边协调爱心企业提供低价砖瓦,尽最大努力减少修房成本。

“我9月2号还梦到杨骅了,他坐在院坝里劝我修房子……”如今,刘兴国的新房子已经修好了,杨骅却再也看不到了。

刘兴国家的新房子快建好了,然而杨骅再也看不到了。

8月21日早上7:47

最后的怀念:“他没有死,还在村子里扶贫”

8月21日,早上7点47分,杨骅给驻村同事陈廷虎打电话,召集大家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一起商量扶贫事宜。正商议着,杨骅突然间大汗淋漓,衣服瞬间湿透了。于是他回屋去换衣服,就再也没有出来……

没来得及给亲人留下一句话,也没来得及与同事道别,48岁的杨骅倒下了。

杨骅生前在傅坝村,住宿与办公同在一屋。

窗台上放着一个泡菜罐,里面装着泡好的大蒜和藠头,父母知道儿子驻村的时候老用辣椒根下泡面吃,专门给杨骅泡了罐,他还没来得及吃。

直到被媒体曝光前,很多同事、朋友都不知道杨骅的父亲曾是忠县副县长,杨骅一家也从没觉得这是件多么“特殊”的事。

刚到傅坝村,杨骅总爱向父亲请教脱贫方面的工作,父亲这个“军师”常为他出主意。“好好干吧,农村工作适合你!农村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愉快的工作!”父亲鼓励道。“你是从农村工作到城市工作,我是从城市工作,到农村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儿子回应着。

杨骅去世的这些天,杨志刚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维持着自己的体面。他咬着牙说:“我没有办法。”杨志刚的家住在楼梯房13层,以前,他一口气就能爬到,可现在得扶着栏杆,爬一会儿再歇一会儿。

杨骅去世后,杨志刚经常做一个梦,梦到又回到任家镇当书记了。那是1977年的冬天,杨志刚一个人背了个铺盖卷,提着两个包包,从码头坐船到忠县任家公社上任党委书记。

女儿劝他,干脆回任家散散心吧。于是,杨志刚跟老伴回到了最初工作的地方。街上许多六七十岁的老面孔,杨志刚都认得出来。自己当时带头搞的产业,也还在。

杨志刚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满是亲切。

村民看到杨书记回来了,都拥了过来。“这是杨书记啊!昨天新闻里还看到你了!”“杨书记,给你看这是我的孙!”……

这么多天来,杨志刚难得露出了笑。

10月17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杨骅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8年度先进个人,杨志刚代表儿子参加了重庆市脱贫攻坚表彰会议并领奖。会后,他给儿子的微信发去了荣誉证书的照片。

“总觉得他没有死,他还在村子里扶贫。”直到现在,杨志刚依然每天都给儿子的手机充着电。

杨志刚时常还会翻看与儿子的聊天记录。

华龙网记者 周晓雪/文 石涛/摄影 部分为资料图片

(特别鸣谢忠县县委宣传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