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 重庆云阳:一个小山村的“互助养老”探索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
2018-10-24 06:00
听新闻

云阳县盘龙街道四民村,10余名老人在这里“抱团养老”。 记者 刘嵩 摄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10月24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养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农村的“三无人员”来说,情况更为棘手。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钱的问题政策兜底也许可以解决,但人的问题怎么办?在云阳县的一个小山村,记者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问题:脱贫难脱单农村单身汉养老怎么办?

10月下旬,秋意渐浓,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记者来到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盘龙街道四民村。

村子离县城有四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多为曲折山路。记者听闻,十多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光棍村”。2004年,全村209户677人中就有42个单身汉。为啥?整个村的土地有2717亩,这里面有2077亩都是荒山草地,加上那时不通公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75%的村民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几乎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村民只有花大钱去云南等偏远山区去聘媳妇,花不起钱的只有打光棍。

68岁的周明全在家中用篾条编制生活用品。 记者 刘嵩 摄

近几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村里的路修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种起了樱桃,搞起了旅游,还建了两个大鱼塘,实现了整体脱贫。村支书柯贤权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村里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0400元,却面临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之前的单身汉过了适婚年龄,逐渐步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摆在了面前。

63岁的陈联柏,年轻时因家庭负担重,没攒下来钱,也没娶上媳妇,不过现在有政府的帮助,生活没得问题。他对记者说:“我一个月有650块钱的救助款,还有129块钱的养老金,自己用是够了,但老房子早就烂得不成样子,也没钱盖新房,就一直借住在邻居家。”

村里和他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十几人,他们要么年龄在60岁以上,要么身体有残疾。按照政策,D级危房的家庭,每户可以拿到2.1万元的建设补助款,如果是寻常人家,有了这笔钱自己再添一部分,起一间新房不是难事,但对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来说却很难。

探索:集中安置“互助养老”初现成效

怎么办?柯贤权带着村支两委一起商议,想到了一个办法:将这十几人的补助款集合起来,将房子集中修建,这样就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说干就干,今年初,一排10间整齐的砖瓦房在半山腰上拔地而起,房子下方是一畦畦碧绿的蔬菜,往上爬几十步水泥台阶就是硬化公路。房子旁边的坝坝上,还有崭新的健身器材。“修房子一共花了23万多,水电都弄好了,村里还贴了点钱,给每间房配置了锅、灶台、床、马桶等生活必需品。”柯贤权介绍到。

74岁的胡兴发飘荡了一辈子,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记者 刘嵩 摄

74岁的胡兴发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年轻时在外打工,老了在船上干活,飘荡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子,还有这么多伴儿一起。”

76岁的陈大珍和谭光稳是半路夫妻,俩人都没有子女,在一起搭伴生活已经5年了,他们的房间里堆满了刚从地里挖回来的红苕,“她闲不住,总想干点活。”谭光稳指着陈大珍,缺牙的嘴笑裂了。

同样闲不住的还有68岁的周明全,他的房间门口摆着许多篾条和半成品背篓,“竹子是山上砍来的,我还编得动,就不能歇着。”周明全自豪地说,自己3天可以编一个背篓,一个可以卖40元钱。

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吃完早饭结伴去散步、赶场,又结伴回来吃饭睡午觉。谁有个头疼脑热,其他人帮忙买药的买药,做饭的做饭,其乐融融。

村委会几乎每天都会派人来看看这些老人,油盐酱醋米,缺了啥都会帮忙送上门,“每次我一来,嚯,坝坝里头比我们村委会还闹热。”柯贤权打趣道。

挥手和老人们作别时,雨已经渐渐歇了,谁的房间里咿咿呀呀地播放着老戏,晚风吹起,村子里飘起了袅袅炊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