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你该如何对待他
齐鲁晚报
2018-10-11 15:25

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9日下午,为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和济南市历下区卫计局、历下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山东省暨济南市历下区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行。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1%
  本次宣传活动,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大讲堂、精神心理科专家义诊等活动。历下区中小学部分老师、学生家长等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启动仪式上,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汝展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山东省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省18岁以上人群中各类精神障碍的现患率已达17.56%,另外,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1%。
  精神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排在第三位。“特别是对于承压能力较弱的儿童青少年,造成的精神痛苦更为严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王汝展表示,特别是抑郁症,已成为目前15至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病因。
  在随后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大讲堂上,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胡蕾、副主任医师杨丽敏两位专家就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专题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讲座。
  婴儿与主要养护者应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从0岁到青少年,不同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特点不同。
  婴儿(0-2岁)时期: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影响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婚姻质量和成就。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大量针对母爱缺失对子女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孩子3岁之内没有机会与养护者建立起安全的依恋、突然与养护者长时间的分离,或者频繁更换养护者,都可能使孩子形成精神病态人格和日后的问题行为。
  为了促进积极依恋关系的形成,从总体上来看,母亲的自信、快乐、慈爱、保护和同情,可以使儿童体验到“母爱”,儿童会内化并回报父母的这些情感和行为,使它们反过来成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并延续到成年,并传递给下一代。
  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
  幼儿(2-6岁)时期是个性的初步形成阶段,其中自尊的发展,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自尊得到满足会使儿童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感。
  3-4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这期间,儿童希望实现自我意志,希望父母接纳自己“我长大了”并且“很能干”,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常逆着父母意愿说“不”。
  这些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父母不应该用专制、放任或者不过问的态度,而应该给予温暖和关爱,积极接纳孩子的需求,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等活动。保持一些恰当的控制技巧并给予一定的自主性,鼓励孩子和同伴之间的友谊。
  小学期(6-11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会进一步发展,同伴之间持久的亲密友谊关系、家庭人际关系(例如亲子质量、婚姻质量)都会对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在这一阶段,家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由单向权威服从关系,逐步转变为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既要给孩子以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又不能放任自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宽松而又民主,专制、惩罚、溺爱,都会剥夺孩子练习自我控制的动力。
  家长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隐私
  青春期(11-18岁):孩子的生理发育加速,心理发展呈现矛盾性特点,包括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
  开始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重视自己的能力,有很强的自尊心。但是情绪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多,会因为与父母的关系等问题而增加烦恼,也会因为缺乏友谊而感到孤独和压抑。还会为了独立自主、地位平等而抗争,和家长、老师的观念发生碰撞。这既可以表现为激烈反抗,也可能表现为冷漠相对。
  对于孩子交友的需求,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家长要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面对早恋时,家长不要大惊小怪,但也要让孩子知道界限和原则。
  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方面,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给孩子自由的空间;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及时恰当地给予性教育;对孩子有适当的期望,转变“学习是唯一”的观念。

记者 陈晓丽 通讯员 陈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