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酉阳土司文化——酉阳600年冉土司“收官”记
原创 2018-09-17 14:11 浏览量  

听广播

酉阳600年冉土司“收官”记 

——踵武土司路,再读老地名之十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放在酉阳冉氏土官身上,一样适用。酉阳土官(土司)治理酉阳几百年的历史,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先祖谶语:河山永固,系于铜鼓

铜鼓镇这个地名,真是个灵异的物件。

冉氏先祖入酉剿灭金头和尚,由此建功立业,在入酉十姓土酋中,争得一席立足之地。随后自强不息,逐鹿酉阳,在铜鼓击败何氏土酋,一举建立酉阳霸主地位。前文述及铜鼓潭(官潭)地名来历时,曾讲述何氏土酋兵败时,推鼓入潭诅咒冉氏江山不稳。而冉氏土酋(冉思通)也据此祝祷:“要想江山亡,除非水底无龙王。要等江山败,除非铜鼓翻岩晒。”祈愿江山永固。

这个入水的铜鼓,瞬间上升到了关系江山延祚的高度。为此,历代冉氏土官为这个铜鼓操了不少的心。

冉氏土官中,当属第17世冉仪异类,不爱富贵爱神仙,世袭了土司一职后,他却将大量时间花在大酉洞、栖鹤庵和铜鼓镇的海阳峰,工作闲暇之余,就一门心思修道炼丹。冉仪自命铁鹤海阳真人,对于祝祷祈福之类的,自然更熟悉,也更灵验一些。虽然自己不甚喜欢富贵,但为子孙祈福则是理所应当的。

铜鼓(网络图片)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冬月,冉仪命人铸造了一个铜鼓,一个铁鼓,各重800斤。两面鼓上,都镌刻有冉仪亲手写就的祝祷铭文:

铁镝平,铜鼓设。

是有机,荒则越。

山苍苍,水洋洋。

铸此鼓,镇四方。

荫后裔,地天长。

两鼓铸造好之后,冉仪亲自带领族人进行了祝祷仪式,随后将铁鼓沉入铜鼓潭,去陪先前被何氏土酋推入潭里的铜鼓去了。然后将另一个铜鼓收在海阳峰衙内,自己时常进行供奉祝祷,以此保佑冉氏酉阳江山永固,富贵绵延,太平无事。

在冉仪之前,冉仪的父亲冉舜臣在东征西讨,功成名就之后,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在崇圣寺铸造了一口钟,祈福家国永固,富贵绵延。然而该钟规格不尽如人意,冉仪的孙子冉维屏袭任后,重新铸造了崇圣寺钟,并铭文进行祝祷: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永垂不朽,勒铭洪钟。

……

镇我宦门,河山永固。

铁鼓(网络图片)

此外,为确保万无一失,冉维屏又在玉柱峰的霞峰寺里,铸造一口钟,刻有铭文:

丕哉大镛,真彼霞峰。

朝撞夕叩,元音是宗。

皇图以固,家国以隆。

于斯万年,永保厥终。

无论是口头祝祷,还是铭钟铸鼓,其中无不寄托了冉氏的美好希望。或许真是奏了效,冉氏江山在这些所谓神秘力量的护佑加持下,也在历代子孙的努力下,平平安安地延续了600多年时间。这个统治时间,从南宋开始,经历元、明,直到前清,是中华大地多少中央王朝都少有企及、令人称羡的统治时间。

然而,这些祝祷仪式,如同谶纬之说,在进行加持护佑的同时,也明确了有效时间的边际界限: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农历5月24日,铜鼓潭涨大水,冉仪沉入潭底的铁鼓携带两块石头,被铜鼓潭喷涌而出的潮水冲出潭面,搁浅在细沙之上。更为糟糕的是,搁浅的铁鼓被乡民击碎了。

作为神物的铁鼓被击碎,预兆不妙。果然,在铁鼓击碎的20年之后,结束冉氏统治的国策出现了——改土归流。

明清在湖北展开的改土归流土司。

雍正国策:改土归流,浩浩汤汤

土司(土官)制度是元、明、清三朝在西南和中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由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发展而来的,就是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土司、土官。授予他们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对所辖地区进行统治的权力,官职世袭,一句话,就是“以土官治土民”。在边境地区,朝廷甚至允许土司保有军队。

改土归流,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加强中央王朝对这些原来仅是羁縻性质的地区的控制,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用“不腐”的“流水”官员,替代具有世袭性质的土官。

酉阳这片土地,冉氏从南宋入主,到了清军入关,顺治皇帝定鼎中原,冉奇镳称臣纳贡,算来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代中原王朝,屹立不倒。大清到了雍正皇帝,在康熙文治武功的基础上,雍正帝平定完边疆叛乱之后,腾出手来,开始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割据地区。

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

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老百姓得实惠,朝廷恩威并进,改土归流渐成时代潮流,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兄弟阋墙:土司无道,耿牧有方

雍正的改土归流,很快从摸索到形成既定模式,从雍正四年起,很快在滇﹑黔﹑桂﹑川﹑湘等地开展,并形成摧枯拉朽的声势。

雍正七年,贵州铜仁知府商请酉阳土司助兵,协助贵州改土归流的平乱之事。而此时,酉阳末代土司冉元龄老病卧床,代理政事的是他的长子,昏聩贪暴,不识天下大势,依然不知收敛,尽情搜刮膏脂,肆虐酉阳子民。被酉阳李溪、南腰界等地百姓跨境铜仁府告状,要求改土归流。一时间,酉阳面临惩处,有战祸之忧。

鄂尔泰奏疏。

鄂尔泰审时度势之后,给雍正帝上书:“楚属之容美、川属之酉阳两土司,实属顽劣,为边境隐忧。然论其目前,尚未竟至狂悖,用兵惩创,不但非时,亦暂可不必。”他建议,“遣数人前往招抚,好言劝谕……逐渐化导……不露威严,一二年内,或可就绪。”

此后几年,酉阳周边土司先后被改土归流,酉阳末代土司冉元龄老病在床,听之任之,改土归流一事被搁置下来。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酉阳土司内的一件事,成了压垮酉阳土司600来年历史的最后一根稻草:嫡庶争位,兄弟阋墙。冉元龄代理政事的冉广烜虽是长子但是庶出,嫡子冉广杰年幼,却又时刻担心兄长夺位。这一年,冉元龄病危,冉广烜依仗代理政事时间久,想要自行袭任土司一职。眼看改土归流在即,两兄弟却纠缠不下,双方甚至前往四川行省进行争讼。

据《新设酉阳州碑记》载,此时,在酉阳关键时刻,与酉阳有着莫大缘分的一个人上场了。耿寿平,时任黔彭厅事,专职办理安设酉阳改土归流事宜(后任酉阳直隶州第一任知州)。有觊觎耿寿平职位的人,趁冉氏兄弟争位之事,鼓动酉阳子民,罗列土司罪状,又假传消息,称冉元龄聚兵谋反,怂恿军队向酉阳逼近,准备武力推进酉阳改土归流,抢夺功劳。一向少有败绩,能征善战的酉阳土兵也不得磨刀霍霍,枕戈待旦,一场战事箭在弦上。

为不伤及无辜,避免给百姓带来战祸,耿寿平甩开随从,单枪匹马奔赴酉阳,并以身作保,力请撤出军队,交战阴影得以消弭,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酉阳顺利和平地实现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后,耿寿平又上书为冉元龄及家人求情免罪未得到准许,末代土司冉元龄病逝葬于钟灵山。在耿寿平的法外开恩下,冉家兄弟变卖家产,离开酉阳,迁往浙江。

至此,冉氏从南宋入酉靖乱起,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终于雍正帝最后一年改土归流。世袭24世土官(含土司)(28人),历时603年。其中土司世袭16世20人,共415年。(由此观之,酉阳如今流行的“建县2000年,800年州府所在地”的历史版本,大可商榷。)

乾隆元年这一年,酉阳梅树龙潭燃起大火,在新龙潭古镇诞生之初,在大清走向乾隆盛世之际,在酉阳翻开流官治理的新纪元,这把大火火烧连营,烧得格外热烈,格外彻底。

记者:吴大全文/图

责编:田金凤

校对:刘 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