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充满中西气息的丰都杜氏庄园……
2018-08-10 17:01

杜氏庄园屋项


杜氏庄园位于我县董家镇彭家坝村五组,距县城约77公里。庄园依山而建,属川东特色的防御性四合院式民居。2009年12月,杜氏庄园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现代建筑”。


杜氏庄园大门


据出生在当地,现在在县城生活的知情者杜文清介绍,杜氏庄园初建于1942年,1947年完工。庄园其实是一个建筑群,它包括附近的新龙湾石碉楼、老院子建筑、勾耳山建筑、观音庙建筑等。现保存完整的仅有四合院、小碉楼、大碉楼(即杜氏庄园)。


杜氏庄园坐南朝北,主体为四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为前堂、中堂、后堂及左右厢房,旁边有两座青石结构碉楼,有防空洞和校场等。占地面积316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4平方米。庄园建筑所用立柱大部分采用雕花石柱和木柱,用材考究,布局合理。木柱全部采用桐油处理,起到保护作用。


庄园内的戏楼


杜氏庄园的主人名叫杜宜清,祖籍忠县官坝。其父杜大林,号茂森,幼时家里贫穷,长大后在丰都县府衙门当差,靠替人写状子发了财,在彭家坝买地而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杜茂森膝下有五子,杜宜清为老五,深得父亲的喜爱,故在继承遗产时比其他兄弟多。杜宜清及其杜氏家族有良田千亩,是解放前我县有名的大地主。


四合院建筑均为穿斗木结构,房屋坡顶盖有小青瓦,中轴对称,占地1738.8平方米、通高15米,气势宏大,高高的庄园围墙保护着整个四合院。庄园外面有一块石坝,称为外坝校场,面积469平方米。外坝有11级石阶梯连接到达四合院大门,阶梯长3.5米、宽0.35米。大门为石门,门口上方雕刻有“宝田永裕”四个大字。


支撑房屋的柱子


“杜宜清虽出生在地主家庭,但一生多行善事,他家中开有中药铺,经常免费为穷人治病。”杜文清介绍:“杜宜清还在日本留过学,钢笔字和毛笔字都写得非常漂亮。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思想开明,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当地百姓都很敬佩他。”


所有建筑都采用卡口形式,很少用到钉子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杜宜清开办小学,为纪念其父,学校取名为茂森小学。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度,杜宜清任董事长。学校的老师大多数是外地人。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有西洋乐器,建有西洋乐队、童子军、同乐会等。当时学校每周六都要举行唱歌和演戏活动,唱的歌都是抗日等进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演的戏有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抗战时期作品。学校要求学生假期在家里养几只鸡,捐给抗战前线。


从庄园后门向西边走出,约50米外的岩坎下,一排整齐条石砌成的基石中,有长方形石门。从石门进入,室内面积14平方米,上方呈拱弧型,冬暖夏凉,学校老师曾经在这里办公。


石条长凳


“原来这里是防空洞,大家都称它为飞机洞,专门用来躲避敌机轰炸之用的。”杜文清说,飞机洞上面是水塘,其作用是隐蔽和保护飞机洞的。


解放后,杜宜清庄园被人民政府作为集体财产,办起了小学、初中、高中。现在的董家镇、许明寺镇、三元镇、双龙镇、青龙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中学生就是在这里完成学业的。办学七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上万名学生。


天花板结构


杜文清一边说着,一边满是自豪。


跟随杜文清进入四合院中庭,一边观看一边听他讲解,前面左右两旁是石刻雕花鱼池,中间是石阶梯。沿着石阶梯走到尽头便到了内庭,庭内有两条石凳可供休息。再前行几步是后厅天井,左右各有一大小相等的水池,水池既是养鱼池也是消防池。中间是石坝步道,仅有三步石阶梯就到了四合院大厅,大厅也是会客厅。


带花瓦片


四合院东西两侧各建有一个石碉楼,外墙由条石砌筑,均为5层。每层外墙四周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瞭望孔和射击孔,碉楼一前一后俯视着庄园周边,站在后花园的碉楼上远眺,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溪流蜿蜒,田园风光历历在目。


沉寂多年的碉楼


小碉楼占地30平方米,底楼没有门,门建在二楼。到二楼要用木梯,门是由铁质材料做成的。庄园有保安队,保安人员都配备有步枪。


远看碉楼


大碉楼占地188平方米,高15.2米。大碉楼前有石坝,面积108平方米,有三级石阶梯。进入大门正面是天井,地面是条石内坝,有排水孔,采光性非常好。从左右两边上楼,楼梯和楼面是由木质做成的,顶楼有观光台,全由条石砌筑,可居高临下,鸟瞰庄园和周围良田美景。


碉楼的瞭望孔


碉楼房屋四周,层层都有大小不一的瞭望孔。在碉楼第四层,四面突起的三角形建筑上,分别凿有圆形的孔,这就是炮眼,炮眼内小外大,有瞭望作用,这个炮眼也是枪眼,主要作用是用来防卫敌人侵犯时观察敌情,打击敌人的。


近看碉楼


一路走来,当我们迈出大门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那精美小巧的庄园工艺令人惊叹,庄园不大,但处处充满了中西结合的气息。(记者 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