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致力油茶“四旁”造林 建设生态新农村
中国网
2018-06-13 14:30

  中国网讯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栗树庙村,发现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的空地上种满了油茶树,村民们在新植的油茶树苗间穿梭劳作,一幅生机盎然、绿意盈盈的美好乡村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抓住机遇积极引导试点“四旁”造林

  栗树庙村属深度贫困村,2016年由原付家坪、栗树庙两个村合并而成,地处邵阳、邵东、祁东三县交界处,有贫困户231户996人。村民们以前靠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生,但因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农作物收成不稳定,村民难以依靠土地实现增收。

  虽然邵阳县从2007年就开始把油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来发展,油茶价格也一直坚挺,但栗树庙村之前一直因为无种植大户、土地零散等原因无法大规模种植油茶,“四旁”造林才是符合栗家庙村实际的不二选择。且郦家坪镇已有“四旁”造林成功的案例:2012年,三塘村黄家组65岁的贫困老人朱结桥和妻子匡优良,利用“四旁地”共栽植油茶800株,2017年共采收油茶鲜果4300斤,产茶油253斤,年收益达1.5万元,进入丰产期后收益更甚。由此可见,“四旁”造林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2017年,栗树庙村抓住县里搞“四旁”油茶造林试点机遇,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发动,于年底自购4万株油茶苗,认真开展“四旁”造林试点。试点种植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试点成功后,村民对油茶种植热情高涨,“当时我们开油茶产业动员大会时,好多村民没在邀请名单内都自发来参加,座位不够就站在外面听。”栗树庙村村支书郑彬向记者介绍说。

  量体裁衣 盘活土地实施“四旁”造林

  村民们的干劲提上来了,但怎么把各家各户零散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使村里“四旁”造林形成规模、发展成产业,是栗树庙村实施“四旁”造林急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村里对土地进行全面摸底后,发现家有土地但人在外打工的村民不少,且他们普遍担心自己回家后没地种,对土地流转有顾虑。面对这一情况,村支两委和村里的老党员、老组长几经商量后,提出了一个新方法:土地无需流转,没有能力从事生产或者是不愿从事生产的由村里统一组织、包办生产,费用从油茶补贴中开支,村里管补贴,村民拿收益。一些农户长期外出、承包地疏于管理,由村委会统一翻耕、统一移栽、统一管护,在征求村民同意的前提下,村与村民按一定的比例分成,村民不用出一分钱。

  栗树庙村村民郑细元,50岁,在广州务工,家里的1.5亩地和0.8分土均被闲置。得知村里在发展油茶产业并有此惠民措施后,他主动提出把土地给当组长的哥哥郑中元代种油茶。就靠这个方法,全村零零散散地盘活了500亩闲置土地,既解决了外出村民承包地无人管理、难以管理的问题,又为农户创造了一个长期增收的“绿色银行”。这一成功经验正被推广到该县的白仓镇、塘田市镇等地做试点。

  截至目前,栗树庙村种植优质油茶苗14万余株,面积达1500亩,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油茶。冬季将力争再新植500亩,真正实现油茶树“四旁”空隙、旱田旱土、荒山荒地全覆盖。

  人尽其才 高效管护推进“四旁”造林

  油茶苗存活后,后期的管护同样重要。为了确保后期管护到位,栗树庙村层层压实责任:将全村的31个村民小组种植的油茶分成9个片区,驻村干部、林业站、村干部各选派1人共3人负责一个片区;在片区实施组长包组措施,全面落实片区干部管护责任;每个片区甄选一名专业种植者专门负责后期对油茶的管护和养护,对片区的村民种植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村里在选人方面坚持任人唯贤。刘贤楚是栗树庙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68岁,今年他将家里的5亩地全部种上了油茶。因其在村里威望高,油茶种植技术过硬,当选为小组长,负责管理指导组里的油茶种植。除了参加县里和村里组织的油茶种植技术学习外,他还积极自学,并不时到外面跟别人交流经验,然后将学到的技术教给其他村民,帮助村里提高整体种植水平。正是因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层层压实责任,像刘贤楚这样年事已高但有能力有热情的老同志也能人尽其才,各层级的干部真诚履职,村里的“四旁”造林才能得到高效管护。

  近年来,邵阳县坚持油茶“四旁”造林一盘棋,据统计,全县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油茶基地5.1万亩,栗树庙村只是邵阳县“四旁”造林成就的生态新农村之一。“四旁”造林与油茶生产的有机地结合,既能有效缓解原材料供应不足、油茶加工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又能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未来的三到五年,邵阳县计划发展油茶造林20万亩,以发展油茶产业带动成就更多新时代生态新农村,帮助更多人早日实现小康梦。

  (刘佑祥 吴智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