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版《读心神探》:80后民警工作四年白了头 练就“阅人不忘”神技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1-27 15:0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7日13时49分讯(通讯员 汤显睿)安静的审讯室,犯罪嫌疑人A某低头沉默,一言不发,看似一脸“与世无争”,微闭的眼皮下边却是一双咕溜溜直转的眼珠,时不时瞟一眼身边的民警,一弯嘴角,古铜色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嘲弄。

明明证据就摆在眼前,却死不开口,这样的“滚刀肉”往往是最考验民警审讯技巧的难题——考验的不光是耐心,更是说话技巧。

“来,我们唠唠家常。”迎面走来的白发民警不急不躁,拉来凳子坐在A某旁边,一双大手轻轻拍了A某的后背。

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却让A某身体抖了一下。“紧张啥子兄弟,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吹吹龙门阵还怕?”这细微的动作马上被民警捕捉在眼里,轻描淡写的一句玩笑,就让A某心里透亮,“高手来了”。

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在这间审讯室里展开,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看起轻描淡写,却始终剑拔弩张。

“可以哦,你原来的工作不错嘛,为啥非要干违法的事嘛!”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嘛。”

“哦豁,认了嗦!”

5个小时后,A某一个不留神“秃噜嘴”,间接承认了犯罪,胜负已分。

上边的这位白发民警,就是巴南区土桥派出所的张熠。近日,民警张熠4年时间黑发变白头,不少市民对张熠日常工作十分感兴趣,而刚刚的一段剧情,就是张熠工作的日常。

当然,这种日常在很多时候,指得并非是24小时,往往是以案子的审结来算——一天内完不成,日常就要跨多个工作日。

一间审讯室是两个人的战场

“这边差不多了,那边再问问情况,应该就行了!”3月1日上午11时,巴南区公安分局土桥派出所里,张熠才从审讯室里走出来,而走进审讯室,则是在两个小时前。

一桩小案子,两个嫌疑人都是“老油条”,商量好了死活不承认——一个闭口不言,一个满口胡诌。所里的民警几个来回下来,始终问不出个所以然。

作为值班领导,张熠自然要亲自出马。“不开腔的先放到,我先问问这个话多的。”经验使然,张熠果断先找了切口。审讯室里,张熠和嫌疑人开始了交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张熠和嫌疑人从工作聊到生活,从生活再到家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嫌疑人脸上笑意满满,实话却只占十之一二。当然,张熠心里也明明白白,对方讲笑话,张熠跟着笑,对方倒苦水,张熠跟着愁。

看似和谐的一场龙门阵,吹牛的越发膨胀,话越来越多,张熠耐心地听,眯成缝的眼睛,始终锁定着嫌疑人的表现——表情,动作,神态,语言......张熠在等待,等待着对方露出破绽。

一个小时后,嫌疑人言语中透出了案件相关信息,张熠马上掐住话头,直指案件,对方一时语塞,张熠抓住机会,抛出手里掌握情况的一部分,话语一时让对方措手不及。

慌了神,就意味着要心里的城墙要崩。“案子的情况,我们了解的远比你想象的多,如果配合,从宽处理,你的人生还长,也考虑下家人。”这个时候,每一句话都必须有的放矢,直指对方的痛点,不给对方思考的机会。此时的张熠收起了刚刚眯着眼睛的随和状态,紧紧盯着嫌疑人。

嫌疑人依旧准备负隅顽抗,正打算开口继续编,“眼睛开始飘,眼球往天上转,这一看就是要说谎。”张熠马上从对方的表情看出了意图,打断对方话头,继续抛出手中掌握的其他线索。嫌疑人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随后长叹一声。

言语奏效,且正中靶心!后边的审讯势如破竹,案件已经算基本告破。整整两页的笔录,张熠做的认真精细,放下笔录纸,张熠又走向了另外一间审讯室。

那里,仍旧有一场硬仗要打。

读心审人,阅历,经验,耐心和技巧一样都不能少

 张熠1980年1月出生,2000年从重庆警校毕业之后,曾经在特警总队工作。“那个时候,天天训练,身体好得很,138斤,全是肌肉!”摸了摸自己满头白发,张熠回忆时眼中自豪满满。2011年,张熠被调到土桥派出所当民警,因为经常熬夜工作,所以头发都白了。

“审人,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阅历,经验,技巧,一样都不能缺。”说起办案子,张熠坦言有些民警可以很快掌握,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手”。“实际应用中,少一样,都无法奏效。”刚开始接触案件时,张熠也是个菜鸟,但当时组里的师傅们言传身教,张熠自己在大量案件中摸索,成长很快。“一年办至少两百个案子,都是在实际应用中摸索。”

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都有描写审案民警的题材,比如红极一时的美剧“lie to me”,港剧“读心神探”,有人甚至根据这些结合心理学,整理出一套心理阅读的“模版”。在张熠看来,实际应用中效果不好,因为这忽视了罪犯的个异性。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性格,心里成熟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不同,这意味着模版类的教程无法去阅读所有人的心理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毒贩在应对警方审讯时,就像是个石头人,滴水不漏,如果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别说审案,交流都无法成立。这个时候,作为敲门砖的开场话语就很重要,不仅要调刺激对方心理的话语来问,更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

几年前,一个毒贩被捕,在审讯室里不发一言,不管谁说话,就像睡着了一样,甚至让人怀疑这人是否还有意识。

关键的一环,此人必须突破!张熠看了一眼对方的样子,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姓名、年龄、工作、朋友、家庭......张熠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够引起对反兴趣的话题,对方始终沉默。

在审讯的第3个小时,张熠主动给对方端来了饭菜。毒贩心里防线很强,但身体却经不住,也是饿极了,狼吞虎咽起来。“慢点吃,莫搞急了,这有水。”张熠明白,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警方不是在害他,而是在给予帮助。饭后,张熠又递上一支烟,“兄弟,整起,也休息一哈!”江湖气的言语,却也最接地气,最适合与此类罪犯交流。

这一场心里对战,足足持续了8个小时,而前7个小时,张熠都是在一个人“自言自语”,递水,递烟,无微不至。终于,在第7个小时,张熠问了一句“兄弟,你有孩子没得?”此刻,他敏锐地捕捉到,毒贩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这细微的动作一下子让张熠瞪起了眼睛,他知道,家人必然是突破口!张熠虑做思考,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因为工作忙,还没有孩子,自己和妻子都很发愁的,羡慕那些和孩子周末一起享受天伦的人。此话一出,毒贩的手抖了一下,狠狠地挠了挠头,并用微弱的声音说了句:“我有个儿子,还小”。

切口打开,张熠一边紧盯着对方的动作,表情,一边将话题继续,从毒贩的家人入手,提醒对方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一方面小心翼翼地抛出配合警方,争取宽大处理减刑的话题,一方面将自己掌握的案件情况,一点点渗透给对方。

情和法的双管齐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毒贩交代了所有的犯罪实施,并将自己的上线人员如数告知。8个小时后,整个案件告破。

毒贩的一句“黑话”,成功吸引了正在休假中的探长

在采访中,张熠经常会提到自己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警觉,像一种职业习惯,也为自己成功破案起到了保证。

“有时候,这种习惯让我休假也难得清闲。”张熠回忆道,有一次自己刚刚和同事一起办完案子,准备好好的休息一下。“当时就有人提议到狮子桥那边的鱼馆吃顿饭,然后赶紧补个好觉。我们商量了一下,就穿着便装去了。”

但是刚刚走进餐馆,坐在自己对桌的一个个头不高、身材瘦瘦的男子就吸引了张熠的注意力。

“通过面相,就觉得这个人有点可疑,像是吸毒人员。”张熠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只是怀疑的成分大,但是毕竟没有违法犯罪,自己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然后我们5个人就准备点餐吃饭。”

就在张熠和同事在餐桌上聊天的时候,对桌的那名男子手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按普通人的想法,可能并不太会注意别人电话里聊些什么。但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探长,张熠隐约觉得这个电话并不寻常。

“这个人没接电话之前,说话声挺大。接起电话来,声音就故意压低了一些。而且身子似乎还有意往里面靠,就是不像让别人听见他在说什么。”张熠一边模仿犯罪嫌疑人接电话的样子,一边解释道。“引起我的注意是毒贩的一句话,他说籽籽在他这里,等你到了,我出去就是了。”

张熠曾抓过毒贩,“籽籽”指的是麻古一类的毒品,那么也就是说眼前这个人很可能要和人进行毒品交易。

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张熠没有采取行动,而是用眼神提醒身边的同事,注意一下身后这个人的动向。

“大家在一起这么久了,还是有些默契的,然后我们就装着继续吃鱼。”张熠回忆道,大概过了20分钟,这名男子的电话又响了,他直接就朝着路边的一辆面包车走了过去。“看见他出去了,我们就喊老板结账,然后也顺着往外面走。”

张熠和同事分别从四个方向围向了面包车,而此时两名犯罪分子刚刚进行完交易。“他们还相互递烟呢,我一把就抓住了之前吃鱼的那个男子的肩膀,他转过头问我做啥子?我给他看了证件,然后他就不说话了。”

阅人不忘,记人外貌成了他的日常习惯

除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可疑行为有认知外,熟悉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也是张熠的职业习惯。

有一年,土桥派出所接到了群众报警称自己在某网吧上网的时候,留在桌上的手机被偷走了。

“接到了报警,我们就赶紧从网吧和路边其他店铺搜集监控,确定犯罪嫌疑人,然后就发现一个体型偏瘦的20多岁小伙子有作案嫌疑。”张熠表示,自己看视频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个人身高175厘米左右,穿着一双拖鞋,应该是经常出入于网吧的人。“而且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五官长得很端正。换句话说,长得很帅,头发也是很酷的样子。”

就在张熠准备进一步调查这个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有同事向张熠报告,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正在鱼洞某网吧登录。

“当时是夏天,晚上11点多了。我和我同事两个人就开着巡逻车过去了。”张熠记得自己和同事刚刚到鱼洞的这家网吧,就看见网吧门口有一个人在打车。“不过,当时光线也不是很好,看不清这个人的脸。但是他脚上的拖鞋,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张熠的记忆里,监控视频里犯罪嫌疑人脚上穿的拖鞋是一双人字拖,绑脚的袋子是黄色的。而眼前这个人的拖鞋也是这个造型。那么,他会不会就是偷手机的人呢?

“其实我也是顺嘴问一下,也没确定他就是我们要抓的人。”张熠一边出示自己的警官证,一边要求这名男子出具身份证,但是男子却支支吾吾半天没有吭声,甚至趁着张熠没有注意自己撒开腿就开始跑。“看到这种情形,我赶紧追哦。”

张熠和同事追了20多米,趁着犯罪嫌疑人拖鞋跑脱了的功夫,张熠抓着犯罪嫌疑人的衣领就把他按到了地上。

“我压在他的身上,他还在挣扎呢,把我的警官证这些都打飞了。”因为是夏天的晚上,街边上还有很多乘凉的市民,大家看见这种情况都围了过来。“我就请围观的市民帮我把警官证捡了回来,和大家解释我们在抓犯罪嫌疑人。”

谈及自己这么多年的办案经验,张熠坦诚地说,抓住细节和保持警觉是自己的职业习惯,也是自己破案的“法宝”。

多年来,张熠获市公安局和分局嘉奖15次,其中,三等功3次,市局嘉奖7次,分局嘉奖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