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这10个法则 好运和福报将追随你
半月谈
2018-04-21 06:52
听新闻

  在新技术取代一些工作时,人们应该学会接受新技术,并承认目前人类的一些工作未来会有极大的改变,这就需要人们学会终身学习。

  ——蒂姆·库克

  那种仅凭一项技能就能一生受用不尽的日子已经不再存在了,政府、学界、企业都需要去支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桑德尔·皮猜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

  在种种不确定性和纷杂的变化面前,有人选择置若罔闻,有人则乘风破浪,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想寻找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成长机会,眼下即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你得掌握一种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使你能够看到身边的机会并将其最大化。

  努力使你每一日、每一周都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面,朝着更美好的、属于你自己的、有着无穷吸引力的、激励人心的明天前进,从而帮你在看似应接不暇的机遇海洋中找到成长的路径。

  将来为上,过往次之

  你如何设计将来,就能拥有多大未来。

  要想使“明天”比“昨天”更美好,首先你得希望,你得相信——无论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当下境况如何,美好的将来是可以达成的。

  这种信念往往足以使你保持成长的步伐。并且,它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为自己设定目标,这样你就自然而然地从过往中抽身而出,去创建美好的将来。

  倘若你想不出有意义的目标,这里有个好办法:在纸上写下5~10个去年以来取得的成就,然后想一下,每个成就的前景如何,这叫作“成就的扩建”。

  倘若这种方法还不能令你感到兴奋,那就尽量回想一下,在令你充满干劲的事情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然后问自己:怎么才能好上加好?

  学习为上,经历次之

  将精力转为学习,将人生赋予终身学习。

  也许你有大量经历,却在所见、所闻、所做方面并未高明多少。单有经历并不足以保证一生的成长。

  但是,你若能定期将经历转化为学识,那么,你人生的每一天都会是成长的源泉。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情况转化成思想和行为上的突破。

  把整个人生看作一所学校,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是一堂课,学习为上,经历次之。

  将经历转化为经验教训,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次经历上面。尽量选择一个特定的事件,如“今天与某人的谈话”,而非泛泛的、不准确的事件结合体,如“我与某人的关系”。

  在选择的时候,最好找一个回想起来仍对你的情感有影响的事件。因为在这些情感中蕴含着力量,会促进经历的转化。

  想一下,在此事件中,哪些是“有益”的,那些是“无益”的,下一次如何才能使其结局更好一些,接下来就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前行即可。

  付出为上,回报次之

  所得易使人沉沦,付出使人成长。

  你应该不断地、更多地付出——帮助别人消除危险,抓住机会,将其长处最大化……如此一来,回报自然蜂拥而至。

  你的将来也会充满更多付出的方式,带来更多回报。总是想着为更多人创造新的价值,付出为上,回报次之。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人们都想跟愿意付出的人交往。反过来说,人们都不愿跟付出少却索取多的人合作、合伙,也不愿为其付出。

  事实上,在这种人或组织机构面前,大家想的往往都是“别吃亏、抽身而出”。

  正因如此,怀着“捞得越多越好”的心态而选择只进不出,或贪得无厌而不顾别人的损失,这种人生信条是一种短视行为。

  这种人,最后算起来,都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国防预算”——他们苦苦保护怀中所得,妒忌比他们富足的人,而非知足常乐、不贪不占。

  表现为上,赞誉次之

  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赞誉,但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现。

  赞誉令人陶醉,在其诱惑之下,你就会围绕别人的认可和赞美去构建人生,不断重复最初给你带来赞誉的做法,而不是继续前行,去尝试新的、更好的、不同的东西。

  倘若如此,其危险在于,你会将赞誉看得越来越重要,而忽视了继续提高自身表现。在各个领域中,表现最好的人,是那些总是努力追求更上一层楼的人。

  不论得到多少赞美,他们始终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表现。不断努力超越此前所做的一切,表现为上,赞誉次之。

  关注当下。有件事会对“表现”有损,那就是有部分心思在“表演”结束前就想着结束时的情形及随后而来的掌声。

  为了呈现最佳表现,你得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当下,如此一来,赞誉自然水到渠成。

  感恩为上,成功次之

  学会主动感恩,而不是被动拥有。

  从长远来看,能不断取得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这些杰出人物明白,他们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与配合,因此对这些人心怀感激。

  与此相反,很多在某个阶段就不再取得成功的人,其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是因为他们切断了与所有帮助者的纽带。他们认为,成就的取得完全是自己大展神威,与别人没有关系。

  于是,他们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孤立,也失去了创造力和成功的能力。不断认可别人的付出,你就会自动在心中、在周围世界为更多成功开辟空间。

  你会动力满满地为了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而谋取更大成就。心怀感恩,感激他人,形势就会越来越顺,助你取得更大成功。

  乐趣为上,劳累次之

  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

  有些人相信,要想成功,就得刻苦劳累。他们对由乐趣而来的任何收获都持高度怀疑。倘若他们无意间以此种方式获得回报,他们会觉得愧疚。

  倘若别人因乐趣而获益,他们就会质疑这些人的品行,坚信这些收获都来得不正当。

  与此同时,他们继续在枯燥乏味的事情上面孜孜以求,掐灭所有乐趣的火苗,唯恐被他人看作“不严肃”“不专业”,不应该成功。

  但在此过程中,他们截断了自己与以下宝藏的联系——活力、创造力、动力。要保证不断成长,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途中找到越来越多的乐趣。

  无论做什么事,创造力与乐趣——为了取乐而不断渴望新事物——都息息相关。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甚至更好。乐趣为上,劳累次之。

  合作为上,地位次之

  感谢并欢迎别人的贡献,而不仅是囿于个人得失。

  与别人合作,为更多合作创造机会,这样做的话,就能在生活中、在世界上做成大事。

  然而,有些人总是误以为——倘若与别人合作,或平等地看待同事的贡献,那么人们就会小看他们,或者,其功绩会被削减、掩盖。

  这些人依恋身份和地位,不愿与别人合作,也给自己的成长加了镣铐。始终做到“合作为上,地位次之”,你就会发现无尽的可能性,以及自己和别人的才能、机会融合时产生的增大效应。

  有些人生来就身份非凡——皇室成员、名人子女、阶级社会中的高层子弟,如此等等。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地位来自于你的贡献和成就,你也因地位而得到认可和仰慕。

  虽说仰慕不是坏事,但若把获得、维持身份地位当成主要目标,那就自绝于一个能带来广泛成就和大幅成长的重要因素:与他人合作。

  信心为上,安乐次之

  在赢得小目标后,保持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很多成功人士开始时都是怀揣梦想,敢于冒险,可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寻求安稳和舒适。这种心态使他们失去了干劲儿,也失去了获取成功所需的信心。

  安稳和舒适都是达成目标后令人心醉的副产品,但是,倘若二者被当成奋斗的目标,那人一生的成长立刻戛然而止。

  我们应把愈来愈安乐的生活看作实现更大目标过程中的暂时阶段。不断为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成就而努力,“信心为上,安乐次之”。

  所有的成长都需要超越从前。如此一来,我们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接受新的挑战——才会提升。而致力于提升信心,会使我们有勇气克服恐惧,保持上升势头,不断迈入更美好的未来。

  目标为上,金钱次之

  你的眼光要放在目标上,金钱只是顺便的事。

  有些人在事业起步时认为金钱就是他们的目标。在一定条件下,金钱是衡量成功或发展的方式,也是为了实现更多可能性的有利资源;而在某些时候,没有目标的金钱只会失去意义。

  只把金钱当成目标,会阻碍人的成长。而一个超越了金钱的目标能给你持续不断的奋斗动力。人生因目标而有了意义,也因而能把才能和精力集中于此。

  它还能吸引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们的才能、精力相汇合。把金钱仅仅看作实现更大目标的一种方式,你就能聚集所有的资源和回报,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非仅仅拥有金钱。

  看到这条法则,有些人会想,说得挺有道理,可它是不是有点儿理想化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在商界,秉持“目标为上,金钱次之”的信念,也能成功地成长。

  问题为上,答案次之

  真正的好问题,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长。

  问题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成长得很快,会问很多问题;长大之后,我们渐渐认为自己已有大量答案。对一些人来说,我们的安全感和自我定位就取决于拥有所有答案,永不犯错。

  因此,这些人企图用自己已知的答案去理解每个事物。但是,成长是发生在未知领域里的,已知属于过去,待探索的属于未来。做到“问题为上,答案次之”,你就能进入更宽广的未来,获得新的机遇。

  问题之强大,无与伦比。其原因是,我们的大脑不能忽略疑问。它可能选择不回答,但问题依然存在,并不断引发新的思考。而与之相反,答案是封闭式的,你将其看懂,封存,就再也不去想它了。

  答案不需要你做进一步思考。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会觉得答案令人安心。

  在成长遇到困难时,对照10个法则进行自查调整,能帮助你“不脱轨”或重拾承诺。

  看似不太理想的境况都提供了大量机遇,有些经历是你想逃避或者忘却的,但这些法则能帮助你从中获取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