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重庆|一面之缘 老面馆里的“地道重庆”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
2018-04-20 17:30
听新闻


寻味重庆·第二期


一面之缘 老面馆里的“地道重庆”

吃不够的火锅,吃不完的小面,这是重庆人常说的一句言子。话是糙了些,但是,是这么个道理。

小面不小,小面文化已经渗透到重庆人民的骨髓里去了。

如果要问一个重庆人,小面到底好在哪里,他可能说不出来,但是,他会告诉你,每天不吃一口小面,总会觉得一天的生活不完整,这种感觉,和抽烟喝酒玩手机是一样的。十几年烟龄酒龄的人,猛然间让其一天不抽烟,不喝酒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比喻可能不恰当,而这种感觉对于小面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外地人了解地道重庆生活的大门,也应该是从小面开始的。

一面之缘,今天,我们就聊聊,那碗从墙壁里端出来的小面……

我是一个爱吃面的西北人,西北的面像极了西北人的性格,粗大,刚猛,直白,直接,最重要的一点是西北的面吃到肚子里面很扎实,管饱。所以刚来重庆的我,对于重庆小面是不屑一顾的,只因为小面和西北的面一比,仿佛西北的面就是擎天柱,而小面则是罗汉竹,非是一类。

但是那日,朋友为我推荐的一碗面,才彻底刷新了我对小面的看法。

去朋友家已是黄昏时分,朋友爱去茶馆喝茶,爱吃小面,对我这样一个来重庆不久的小伙子来说,觉得很不可思议,随即他先领我去了那家他常去的茶馆,交通茶馆。

交通茶馆的隐秘程度是难以形容的。走过杨家坪,在黄桷坪正街旁,拐弯抹角才在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角落找到了它。一进门,那种原始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打牌的,下棋的,聊天的,喝茶的,摆龙门阵的,很难想象,在重庆这种以“时尚,潮流,前卫”所标榜的城市会有这样的场景。找到了一个位置落座,瞬间觉得自己的心在这“闹热”的环境里静了下来,因为这才是重庆最原始的生活,单是这些桌椅板凳都比我与朋友年长,近几十年的岁月积淀,赋予了这个地方一种独特的景观。

点了一杯茶静坐,朋友说,是时候吃面了,便领着我径直朝一面墙走过去,墙面上有一个一尺见方的窗口,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点餐的窗口,但是我错了。这个窗口里面,就是一家面馆,或者可以说,这是一家镶嵌在墙壁上的面馆。不足两米长的过道窄的仅容一人转身,里面的师傅却在这不足几平方米的天地里“闪转腾挪”,身手甚是矫健。我伸长了脖子往里面瞧去,大大小小十几个瓶瓶罐罐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这空间里,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只是一个调料储物间。但是其实,它在门外是有店面的,只不过更多的食客,愿意坐在这茶馆里,从这个小窗口接过一碗面来吃。

做面的人,姓胡,四十来岁,胡大哥做的最好的,是这碗铺盖面。

铺盖面,重庆荣昌的特色面食,因为面皮很宽大像铺盖,所以得名铺盖面。铺盖面通常是在比较硬的面团上揉出来的,通过两只手掌的夹、扯等动作,从面团上拽下巴掌大小的面片,稍微拉扯均匀后,下锅煮熟即可出锅。出锅后,配以传统的麻辣牛肉汤或者鸡杂汤等,口感有劲道而不硬,下肚后浑身热乎乎的,冬天或者雨天吃上一碗铺盖面,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散发的暖意。

胡大哥从小从父亲那里接过衣钵,将这做面的手艺,传承了下来,最后在这方天地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味道。

在这里吃面的人,或是常来喝茶的老者,或是附近上学的学生,亦或者闻名而来的外地人。在这里点杯茶,再要碗面,地道的重庆的一天,就融进这碗面里了。

不一会儿,面从窗口端出来,我的三两面好了,味道很是地道。吃了几口面,朋友对我说,其实,这才真正的重庆味道,因为吃面的环境是地道的,做面的人是厚道的,所以这碗面所代表的就是重庆人的生活。

吃完面,我看着这里的景象,还有那个镶嵌在墙里的迷你面馆,细细体会过后,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坐在这看似喧闹的交通茶馆里,再看看墙壁上的那家面馆,心里多了一份敬畏,对小面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敬畏。

或许我错了,一开始就不应该拿两地的面做比较,因为压根就没有可比性。小面,是重庆人生活的一部分,涵盖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巴渝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每一样都能让人在脑海里徜徉很久。

歌词里面曾经这样唱:“一碗小面,二两刚好,三种味道,四方来要,五张凳子,六个人吃,七种调料,八勺辣椒。”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小面看似简约,但是绝对不简单。精心做好水面稍微烫煮过后,放在早已备好十几种料的碗里,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这碗小面里,我吃到了许多东西,既有山城人民对待生活的细致态度,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无疑,这顿小面是我重庆生活真正的开始,自此,不敢再去“轻视”小面。


本期话题

哪一种小面是你的最爱?


A,杂酱面 B,豌杂面 C,肥肠面 D,牛肉面


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