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上的舞者——他从农民工到十九大代表
渝北掌媒app
2018-04-13 14:00


杨德兵是个奇特的“匠人”,不太善于跟外界打交道,初见面时,他说话会脸红。谈到工地搭架子的事时,即使跟陌生人说话,他也谈吐自如。如果,讨论的是搭架子技术或操作中的新问题,他不仅话多流畅,双手比划搭架子时的肢体语言更是层出不穷……



△凌晨五点,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重庆永和建筑工程公司架子工班组长杨德兵已经做好了前去工地的准备。前往工地的一个多小时行程里,几乎不见车辆和行人,唯有路灯拉长倒影,不免让人感到时间的漫长。但杨德兵却笑着说:“早上空气好不堵车,还安逸些!”,这轻松的语气背后,却是日复一日长达数年的赶工经历。



到达施工现场后,杨德兵迅速换上“装备”,来到三十几层楼高的建筑上,通向楼顶施工地的最后一段没有路,只能顺着钢管搭成的梯子艰难地爬到楼顶,但到了楼顶也避免不了继续向上攀爬的惊险。“架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将钢管搭设成操作平台、安全栏杆、井架、吊篮架、支撑架等,完工后再拆除。”杨德兵向新来的工友演示着,右手拿着扳手,左手紧握钢管,熟练而快速地用扳手将钢管和夹具搭设成结……这些,他早已轻车熟路。




架子工的能力需求较高,除了强健的体魄之外,还要有高空悬空站立作业的强大心理素质及绝佳的平衡感。摆谈起从业经历和磨练,杨德兵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说,1988年,初入建筑行业的他由于不懂技术,吃了不少苦头,为了加强技术,他拜过两位师傅,虚心求教、攻克恐高、反复摸索、刻苦练习,基本和学杂技差不多,如今,他能随意穿梭在架子上,和在平地走路差不多。



“不管什么时候,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采访中,杨德兵不断提醒工友。他说,架子工每天要带着几十斤重的钢管爬上爬下,向上攀爬时需要一只手举着钢管,另一只手抓紧架子,一天约8个小时都要在高空中悬着。搭得越高,危险也就越大,因此,每一次上架,都必须先扣上安全绳索并且反复仔细检查,确保自身安全。



虽然业务能力很强,然而高强度的工作也会让48岁的杨德兵感到疲惫。累了的时候,杨德兵就这样坐在楼梯上,靠着墙休息片刻,养好精神后,继续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即使当了班组长,杨德兵也经常带钢管上架,现场给工人指导技术,给他们指出不足的地方。



平时腼腆不爱说话的杨德兵,到了嘈杂的工地上,也不自觉地提高嗓门“吼”起来。



清理搭好的脚手架上的垃圾,也是杨德兵每天的工作之一。



一个建筑项目涉及施工、建设、勘察、监理等多个单位,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杨德兵除了指导工友技术,还时常与甲方监理单位在现场交流工作。




杨德兵自1999年任架子工班组长一职后,便开始对自己的职责有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天,他都带上一个记事本,对各项环节进行仔细检查,随时记录工作情况,严格对当日的施工部位、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安全交底,将每一个施工工序控制在规范偏差范围内。



结束一上午的忙碌工作后,杨德兵“卸下”工作时严肃的神情,与工友们在休息区摆起龙门阵。



离工地一公里处的简易工棚,就是杨德兵和工友们的“移动家”。棚内有些阴暗潮湿,人走在地面上,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杨德兵和工友们却很安然,他们在这里开例会、完善工作笔记、休息、换工作服……就像另外一个家。



在工棚休息的时候,杨德兵也不忘拿出自己的记事本,记录工作琐事。



每周的工作结束后,杨德兵都会在工棚外的简易水槽里清洗自己的脏衣服,再慢慢晾起来,这也许是闲暇之余的乐趣。



蓝色工服、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扣、工具桶、扳手、厚实的橡胶手套……这一身行头,杨德兵穿了三十个春秋。他的笑容依旧,只是多了几分沧桑。



高级技工证书、架子工高级技师、重庆市第五届十佳农民工、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十年,杨德兵用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换来了这一项项荣誉。如今,他的另一个身份更加值得骄傲与自豪——党的十九大代表。无论走到哪里,那枚被擦得亮亮的党徽都别在杨德兵的胸前,让他时刻不忘这枚党徽所赋予的意义……


文字/蒋 婧

图片/任天驹

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