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用APP做作业是大势所趋还是弊大于利?
燕赵晚报
2018-01-13 13:53
听新闻

  小学生用APP做作业是把“双刃剑”?

  记者调查12所学校、走访相关部门 听听大家怎么说

  期末考试临近,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每天要通过手机APP做作业,语文、数学加起来差不多要做一个小时。一个学期快上完了,孩子的视力已经受到影响,出现了严重眨眼的情况。记者就此调查了省会12所学校,其中7所学校未接触或尝试过手机APP做作业,另5所学校使用程度不一,大多是用来留英语和数学作业,并严格控制作业量。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让小学生使用APP做作业是大势所趋,还是弊大于利?

  每天用APP做作业,一年级孩子视力下降

  李女士的孩子上一年级。入学后不久,老师就让家长下载了一个专门用来做作业的手机APP,每天都会留作业。语文和数学都需要用手机来做,虽然都是选择题,但一道道做下来也不容易,每天要花差不多一个小时,周末需要的时间更长。最近,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作业比平时还多了一些。老师也会留一些在本子上写的作业,主要是练习拼音、写字,但很快就能完成,反倒是手机上的作业要花的时间最多。李女士注意到,孩子近来总是不自觉地眨眼,很频繁。检查后发现,孩子一只眼睛的视力已经下降到了四点几。她认为,孩子视力下降跟每天长时间用手机做作业有很大关系。

  “在手机上做题跟在试卷上做题感觉肯定不一样,孩子习惯了在手机上勾选答案,做作业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李女士说,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手机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用手机做作业会让孩子更想玩手机,实在是得不偿失。

  据李女士所知,孩子班上也有其他同学视力下降。但老师留的作业又不能不做,家长们很着急。李女士认为,APP作业可以有,但是不要太多,一周留一次就好了。最好是那种有动画、音乐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作业用手机来完成,语文、数学完全没有必要。

  为啥用?为啥不用?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对于小学生使用手机APP做作业的情况,1月12日,记者先后调查了省会12所小学。这种形式在其中5所小学中存在,只是使用程度、普及范围有所不同,其余7所小学则还未接触或尝试过。那么,用与不用手机APP做作业,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用手机APP做作业,是大势所趋,还是弊大于利?

  “纸质作业可以锻炼书写及控制能力”

  石市市庄路小学一位董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目前没有通过手机APP给学生留作业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部分孩子放学后会被免费托管,在托管时间段里,大多数有作业的孩子都能够顺利完成作业。如果孩子没有被托管,就会在家长的监督下正常完成作业。董老师称,她曾听说过石市有些小学已经采取了手机APP做作业的作法,这一般与学校师资、硬件、学生整体素质情况有关。

  石市东三教小学总务处副主任刘娟称,目前她所在的学校没有学生使用手机APP做作业的情况。刘娟表示,她曾去北京及天津等城市的小学学习观摩过,有些学校上课时,小学生们都是人手一部平板电脑,老师可以快速通过网络调取学生们的做题结果。刘娟和同事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实现了无纸化教学,有很多便利性,但对于类似的新生事物,学校和老师要谨慎尝试,不能为了用而用,在使用的同时,应该想办法避免或减少其有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对于记者的调查,石市联盟路小学的李校长表示,她所在的学校一直坚持传统的书面纸质留作业方式。李校长认为,适龄的小学生亲自写字完成作业,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书写及控制能力。同时,有些家长可能并不具备给子女配备相关电子产品的条件,因此,学校方面从未要求过该校的教师们让学生利用手机APP做作业。

  “这是有用的辅助教学形式”

  石市谈固小学教导主任贺嘉,同时也是该校的一名一线教师。贺嘉告诉记者,关于使用手机APP做作业的形式,在谈固小学已经试行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种形式针对该校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只有英语学科一项。在使用方面,孩子们主要是锻炼口语的能力,通过手机APP中的小游戏教学方式,实现小学生对英语的认读和说,孩子们会跟随软件进行英语单词的学习。手机APP的作业量,每天会保持在5至10分钟完成。

  贺嘉表示,现在是信息社会,相关手机APP的出现符合现代的教学方式,这种技术形式已经走进课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手机APP使用时呈现的画面形象有趣,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普通的英语作业完成方式,是读、记、背、写,通过手机APP来完成,孩子们会通过影像、声音和对答案的及时评价,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和成就感,激发并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贺嘉认为,手机APP做作业作为新生事物,确实会引发不同人群的不同观点。最早试行的时候,有些学生家长就曾质疑其会不会对孩子的视力、自控能力有所影响。对此,学校方面严格控制了手机APP作业量,加上学生家长的同步监督,试行一年来效果良好。

  石市合作路小学副校长郝荣表示,她所在的学校目前存在用手机APP做作业的情况,不过还未在全校相关年级中普及。郝荣称,学校有些班级的教师会让学生们通过手机APP完成数学及英语方面的试题,主要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朗读能力、计算能力为主,但不会让孩子们产生依赖。总体来说,在老师所留的作业中,主要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关于手机APP使用情况,学校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都是教师们在教学中发现某个手机APP对学生教学有益,认为比较好后就会相互交流推荐,让孩子们尝试使用。

  郝荣认为,手机APP做作业有其优势的方面,比如英语的听和读,利用手机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优化了作业方式。因此,手机APP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纯依赖,老师们也是取其之长,将其规范使用。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把握好这把“双刃剑”

  社会学者彭秀良认为,手机APP做作业的形式,会对小学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首先,小学生需要通过纸和笔的使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手机操作很难收到同样的效果。其次,这种形式有可能加重小学生对手机使用的依赖,在学习与娱乐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较为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会给学生家长造成经济上和时间分配上的负担。

  河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心理学会副秘书长袁立壮称,电子产品和网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大势所趋。在家长的理解中,通常会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当作电子游戏的主体,但在网络上,除了游戏,更多的是学习资源和积极的事物,是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方式。这把“双刃剑”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把握好。

  袁立壮认为,如果家长对学校的这种学习安排过度抵触,完全不接受,其态度就会对孩子的学习情绪造成一定影响。试想一名小学生在学校时需要接受老师留的手机APP作业,回家后却又遭到父母的反对抵触,使他们陷入两难抉择的境地,无法安心学习,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很不利。作为学校,在使用手机APP留作业时,应该严格控制好作业量,保证孩子们的视力等身心状况不受手机影响,客观地完成作业。同时,作为家长,也必须同时肩负起对子女的监管责任,监督好孩子的做作业过程,远离网络游戏,及时收回手机。因此,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一起努力陪伴孩子们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作业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作业的管理规定,石家庄市教育局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学生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60分钟。同时鼓励教师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情趣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手机APP形式让学生做题,也属于家庭作业范畴,只是由纸质作业变成了电子作业形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利用APP等新技术、新形式辅助教学工作,规范作业管理是可以的,但不管是采取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还是借助APP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只要是违反了相关规定,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作业。如果家长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总量、形式、时间等方面违反了相关规定,可以向教育部门反映。记者 苗静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