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止疼药 认清痛经三大误区
北京晨报
2018-01-11 06:05

    提起痛经,很多女性都有刻骨铭心的经历。痛经的时候下腹坠胀疼痛,过程十分煎熬。为缓解疼痛,很多人会选择服用止痛药,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直接忽视了痛经的严重性,从而导致一些妇科问题的发生。东城中医医院王阿丽教授表示,痛经这个问题很复杂,痛只是症状,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治本。

    女性痛经需要认清三大误区

    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毛病,只是有的人痛得轻,有的人痛得严重。从专业角度来讲,妇女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反复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伴腰酸腰痛等症,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者,称为“痛经”。疼痛时间多在经前7 天内或经行1-2天内或整个经期。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严重的痛经可能会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更甚者可能导致昏厥。疼痛可能波及腰骶、肛门、阴道、大腿内侧,伴随着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腹泻或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周身困倦、头晕头痛等。

    很多女性对痛经并不重视,在认知上存在误区,集中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痛经等于着凉

    由于很多女性平时喜欢吃生冷食物,天冷时也不太注重保暖,就认为痛经是因为着凉,喝点红糖水或者敷个暖宝宝就能扛过去。其实从中医角度来看,除了着凉寒凝血瘀外,气滞血瘀也是痛经的常见证候之一,要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改善。因此,对于痛经的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痛经会自动痊愈

    许多女性青春期发生原发性痛经,结婚分娩后自然好转。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人确实会在分娩后发生好转或消失。但继发性痛经发生在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后,且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如果不积极医治,痛经会渐进性加重,甚至引发婚后不孕。

    一味靠止痛剂止疼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不积极治疗,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对于继发性痛经的治疗,要注重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不能一味的止痛,止痛只是治标之法。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继发性痛经需警惕妇科病风险

    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前者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后者为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而中医学所论述的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时或初潮半年至一年后发生,此后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此类痛经的患者以15-25岁之间为主。继发性痛经则多于初潮数年之后发病,需及时去医院检查,警惕妇科病风险。

    患者小茹26岁开始出现痛经,刚开始每次月经第一天疼痛,尚能忍受,患者本人未引起注意。有时疼痛较重时候就吃一点止疼片,一直没有到医院检查。近一年来她的痛经症状逐渐加重,整个月经期都疼得难以忍受,止痛药也无法缓解。半年前的体检发现小茹左侧卵巢有一个直径4公分大小的囊肿,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小茹由于工作忙碌,想缓一阵子。不久之后的一天,她下腹突然疼痛剧烈、晕厥,被同事送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小茹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专家解释说,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子宫腔内每个月受到卵巢激素的调控,不断增厚,增厚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周期性剥脱从而形成月经。小茹因为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来应该在子宫内的内膜离开了子宫腔的“家”,跑到卵巢进而形成囊肿,由于没有及时手术治疗,囊肿已经长到成人拳头大。

    小茹这次发病是因为囊肿破裂,破裂后的囊液洒满整个盆腹腔,并且有大量内出血。如不马上手术,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专家紧急为小茹施行了手术,清理腹腔,并剔除囊肿。由于抢救及时,小茹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拖延太久,囊液中活性的容易种植的内膜细胞有可能发生播散种植生长,这意味着复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必须定期复查。

    疼痛加重应警惕子宫腺肌病

    如果痛经越来越重,这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很有可能是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症。

    以子宫腺肌病为例,该病主要引起渐进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月经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见于年龄在30-50岁的多产妇女,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迄今为止,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缺乏清楚的了解,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治疗效果很局限,难以根治,复发率高。专家表示,目前除子宫切除术外,尚无根治的方法。不过中医中药在缓解症状、缩小病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因此使用我国中医药资源治疗子宫腺肌病,有中药的现实意义及临床应用前景。

    中医治痛经既治标也治本

    中医治痛经,重在调理,王阿丽教授表示,痛经的治疗原则是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治疗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缓解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对于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位置过度倾屈者,则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寒凝血瘀证

    主要症状:经前数日或经期下腹冷痛或绞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甚或手足不温,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舌质黯,苔白腻,脉沉紧或沉弦。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

    主要症状:经前数日或经期下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胀痛,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舌质紫黯,脉弦。

    治法:行气化瘀止痛。

    3湿热蕴结证

    主要症状:经前数日或经期下腹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低热起伏,月经色黯,质稠有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味,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4阳虚内寒证

    主要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月经量少,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黯,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暖宫止痛。

    记者 祝凤岚

    ■小贴士

    远离痛经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注意经前、经期保暖防寒,不贪生冷瓜果,不冒雨涉水;不久居潮湿之地;经前经期不得游泳。

    忌抑郁、烦躁,注意心理健康,保持心情舒畅。

    经期不宜用滋腻或寒凉药物,以免滞血。

    消除经血逆流入盆腔的因素,及时治疗先天性处女膜闭锁、阴道横膈或疤痕狭窄、宫颈粘连等阻碍经血外流的疾病,经期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经期或刮宫术后不作盆腔检查,确有必要时,动作宜轻;取放宫内节育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宫颈电灼或冷冻、激光治疗等,应在月经干净后3~7日内进行。

    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以免发生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