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 近日,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两江新区管委会举行。现场发布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投资机会清单,8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
据了解,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临港经济片区(以下简称“果园港临港经济片区”)规划范围约31.5平方公里,地处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渝宜高速路以南及沿线拓展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是现代化新重庆示范区的开放主战场,更是川渝地区东出长江第一开放门户。
自2019年,果园港获批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2023年,货物量高增长,较2020年,货物吞吐量增长82%,集装箱量增长194%,连续多年货运量全市第一。
班列数高增长,是2020年运行班列数3.6倍。2023年,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1056班,沪渝直达快线运行1302艘次。
贸易额高增长。枢纽区进出口总额100亿元,商贸销售额突破408亿元。
目前,果园港具有通道、口岸、经贸、产业四大优势。
多式联运通达全球,东西南北“四向”通道与RCEP、欧盟、环太平洋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互联互通。“水铁公空”集疏运体系优势,畅通物流筋络“最后一公里”。
口岸功能优势显著,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综保区于一体,是西南地区唯一同时具有“粮食、肉类、水果”查验资格的进境口岸,并拥有最完善的海关集中监管作业场所。
经贸合作氛围浓厚,入驻企业超千家,注册资金超300亿元,已成为各类临港资源要素密集交互的“磁场”。
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片区北接汽车制造与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基地,汇聚长安、赛力斯、京东方、康宁等一批制造业旗舰企业,是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产业供应链配置高地。
未来,围绕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凸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功能,将果园港临港经济片区建成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要承载地”。
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要枢纽,提升果园港区域与国际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区,创新水铁、水水、水公、公铁多类联运模式。
打造西部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形成以汽车、粮食、肉类、钢、铝、铜等为主的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设港口型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不断强化“运-贸-产-服”产业功能体系,培育壮大枢纽经济。
到2030年,力争货物吞吐量达到3500万吨,集装箱突破200万标箱,国际班列超1500列,商贸额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重庆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开放窗口和平台,打造成内河领域具有辨识度、影响力、驱动力的临港经济片区。
为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果园港还梳理了投资机会清单,拟与社会资本共享投资机会共41个,约280亿元,涵盖物流分拨、国际贸易、保税加工等五大领域。
新规划如何布局?
将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形成“一轴双心,三核多点”的临港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建设宜居宜业临港活力空间,着力打造六大功能分区。
口岸物流和大宗物资流通区。面积4.1平方公里。拥有码头泊位16个,港口设计吞吐量约3000万吨;进港铁路专用线14条,设计能级2000万吨。已高效开展集装箱、件散货及滚装车周转分拨,已形成全市最大钢材线下交易市场。将建成集口岸功能、物资中转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物资流通中心。
国际中转和贸易区。面积5.8平方公里。拥有鱼嘴国家级铁路货运站,具备150万辆商品车及60万标箱装卸年作业能力,大件码头吞吐量达200万吨,已建成近60万m2物流仓储载体,入驻中新(重庆)多式联运、中远海、渝新欧、民生综合物流等企业。区域可开发仓储用地近千亩,将推动东盟、上合组织等与果园港开展经贸合作,打造集货物存储、分拨和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区,建设新区汽车整零产品集散分拨主要阵地。
临港商务集聚区。面积3.4平方公里。已建成果园港国际枢纽经济产业园楼宇超30万m2,入驻2家高端酒店,布局中小学1处、医院1处、轨道站2处,形成完善的商务办公服务区。重点引进航运交易及综合服务、大宗商品交易、国际商品展示、国际货代、金融服务等专业机构,以产城融合为目标,打造集金融、科技、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临港经济核心。
临港智能制造东区。面积7平方公里,可利用产业用地约2000亩,紧邻果园港口,重点发展粮食、冷链等大宗物资分拨和初加工,形成新兴消费品加工产业园。
临港智能制造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可利用产业用地近3000亩,邻近长安、阿维塔等新能源汽车基地,已落成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将引进新能源新材料低碳融合、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智造研发基地。
临港未来创新区。面积6.9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坐拥6.5公里长江岸线,与广阳岛隔江相望,配套可开发居住用地750亩。将重点培育研发设计、通用/工业/服务机器人、检验检测认证及临港应用科技等产业,打造高新研发企业与高端人才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