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今年9月5日,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施行。修改后的慈善法的一大亮点在于,对慈善组织的募捐等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规范。例如,新的慈善法强调慈善组织进行募捐活动时必须遵守“最必要原则”,即在确保募捐目的明确、透明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慈善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不断提升,我国慈善事业迎来了不少新机遇,同时也面对不少新挑战。比如,社会公众对于募捐成本过高给予高度关注;再比如,网络募捐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为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虚假病例、诈骗、网络求助乱象等,引发社会公众的质疑不满。
近年来网络募捐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网络欺诈,有的所谓“公益人士”,利用病患家庭急需资金,承诺提供配捐,实际上却没有兑现,导致病患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二是“配捐”不透明,公众捐了多少,慈善机构或企业配捐多少,让人感觉“雾里看花”。有的公益组织甚至“套捐”,利用平台自定规则套取配捐款项。三是缺乏有效监管,网络公益组织鱼龙混杂,有的就是“三无”草台班子,缺乏必要资质,有的地方监管部门履职不够到位等。
数字时代募捐方式多样、网络成为重要的募捐平台,不法分子把网络募捐这锅“汤”的口味败坏了。在此背景下修改后的慈善法,强调规范募捐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强调政府、慈善组织、社会公众乃至媒体等多方面形成合力,纾解社会公众疑虑,将更有效监督和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升慈善行业公信力。特别是在规范网络个人求助行为方面,严格要求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性,既能有效提升募捐活动的信誉度,又能充分保障公众的捐赠意愿和捐赠效果,使得慈善资源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
很显然,修改慈善法并于近日正式实施,是更好适应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慈善社会氛围的客观需要。依法规范网络募捐等慈善行为,彰显法治进步,并为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对良法善治的期待。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进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公开。推动全国慈善活动信息“一网可查”,加强慈善领域信用管理,通过数据信息归集共享,对违法违规组织实行“黑名单”。另一方面,对网络募捐中的各种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完善针对性措施,强化慈善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被挪用或滥用。
慈善不只是给予物质,还是传递向善精神。修改后的慈善法着力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慈善行为透明而高效。随着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实施,法治护航慈善的作用和影响将进一步显现。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慈善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广覆盖、更深影响力发展,将让慈善事业汇聚更多爱心洪流。
作者:渝西锋光(荣昌区)
审校:杨光志
责编: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