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胡伟清:别急匆匆的,停下来,多思考一下

胡伟清

01-13 09:53

听广播

640.webp.jpg

据说某明星,由于“手滑”,在另一明星的一条负面新闻里,顺手点了个赞。后果如何?未见后续报道。

有了微信后,人们相互了解的机会多了,互动的机会多了。你在朋友圈里发个信息,我点个赞,你肯定会高兴。“点赞”、“评论”的数量,可以作为你“友缘”的定量衡量标准。可那么多的朋友都需要点赞,怎么办?就点呗。如果要把信息看完了再点,那我哪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无论你发的什么,我点赞就是。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讲的故事。

连信息都没有看,更不用说“思考”了。

没办法啊,我们谁都感到“太忙”,因为面对的东西太多:信息太多、应酬太多、机会太多、诱惑太多……

而相对应的是:读书太少、思考太少、乐趣太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我记得有本书开篇是这样说的(没找到原文,凭记忆):

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获得的思想和知识越来越少;我们交往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我们的内心越来越紧张;我们挣的钱越来越多,我们感到越来越贫困;我们越来越忙碌,但越来越空虚……

是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失平衡吗?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Theo Compernolle),在他的《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中说,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

思考脑能够想一些并不在眼前(过去或未来),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想像),运转速度很慢,需要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会消耗大量能量,容易疲劳。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

三套脑中最古老的是反射脑,速度快,处理问题完全是自发、无意识的,心理学又称之为“刺激驱动系统”。这套脑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消耗的能量也不多。所以,我们常见的“一心二用”,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剥瓜子,其中剥瓜子,就是“反射脑”在起作用。

存储脑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包括通过全身各种感官涌入我们大脑的信息,以及思考脑的各种想法。

思考脑和存储脑保持着平衡,一个被激活的时候,另一个就进入休息状态。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因行为经济学获奖)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在其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中,引用另外两位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和理查德·韦斯特的分类,说大脑有两套系统: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不难看出,这里的“系统1”,相当于前面的“反射脑”,而“系统2”,则相当于“思考脑”。

我们始终要相信一点,一个人,无论是一天、一年、一辈子,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就像自然资源一样,这里用得多一点,那里就会用得少一点。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工作节奏加快、依赖机器的重复性工作更加普遍、人际关系更广的社会,为了应对外面的世界,人的大脑做出如下调整:

更多地使用“反射脑”,因而使用“思考脑”的时间就少了。

这恐怕就是,为什么我们终日忙碌,却空虚孤独,也无所收获的原因吧。


(图片是我用手机照的)


作者简介:胡伟清“伟清思维课”ID:whuthinking),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微信图片_20171114104011.jpg

版权,新.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