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当天应不应当放假?一直是个问题
北京日报
2018-02-14 15:30
听新闻

农历春节即将来临。迎接新年的中国人要隆重度过旧岁的最后一天“除夕”,一家团圆,同吃年夜饭,守岁祈福。然而,除夕当天应不应当放假,曾是个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而事实上,除夕也确实经历过进出春节假期表的反复。

春节假期初一起算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岁之始,农历以近立春之月朔即正月初一起算,亦称元旦。为了与国际历法一致,1911年辛亥革命后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作为新年;农历元旦(正月初一)则改称为春节。

上世纪50年代,春节期间以勤劳动、搞生产为荣,但也实行了不太固定的假期,一般是正月初一到初三。据1959年2月8日的《北京农民报》报道,这一年春节放了5天假,从除夕一直放到初四。(1959年2月8日《北京农民报》5版,《春节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特殊时代原因,国务院作出“春节不放假”的决定。据《北京日报》1967年2月1日报道,国务院正式向全国各地发出了“一九六七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直到1979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题为《春节为什么不放假》的读者来信,引起全国很多人响应,春节放假制度才于1980年正式回归。

1983年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北京日报》上发布了一则《关于春节放假的通知》。“一九八三年春节,按规定是二月十三、十四、十五日(阴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三天。因十三日是星期日,十六日补假一天,十七日(星期四)起照常上班。”从这则通知可以看出,当时除夕并未在假期列表中,而假期碰上正常休息日,也有补假的规定。

因为这种偶尔借休息日连续休假的缘故,本不在法定放假日的除夕也误打误撞放过假。1995年春节,除夕正逢星期一。出于便民的考虑,北京市决定将除夕调休放假,初一至初三为法定放假,初四调休一天,再加上新工时休息日(每周44小时工作制)星期六也放假,最终这一年的春节假期足足休了6天。(1994年12月27日《北京日报》1版,《春节放假通知》)

2008年除夕正式入假

尽管通过调休,春节假期可以相对完整,但中国人最看重的除夕仍被排除在法定假日之外。社会上关于“除夕入假”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两位政协委员提出提前一天放假的建议,让春节放假从除夕开始。他们认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亲情”和“家庭友爱”的重要载体,春节更应享受“特殊待遇”。(2005年3月10日《北京日报》3版,《但愿春节放假从除夕开始》)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开展民意调查。调整方案的拟订原则之一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二是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其中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三是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对于这次民意调查,群众的回应迫切而热烈。据统计,自11月9日方案公布至11月15日民意调查结束,通过5家网站,约有155万网民参与调查。(200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2版,《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网上征求意见》)

从投票结果看,超过八成的网民支持将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网民“狗尾巴草叶子”说:节假日早就应改了,如果我们自己都忘记传统节日的意义,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好像没有了过去。但也有一些网民表达了反对意见和担忧情绪。网民“小胖侠”说:春节从除夕开始放假,实际上缩短放假天数一天。因为当时不少单位在除夕当天实际已经放假,除夕成了法定节假日,总放假时间仍是3天似乎并不划算。(2007年11月13日《北京日报》2版,《八成网民支持假日调整方案》)

2007年12月16日,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其中规定,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同时,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200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1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公布》)

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在节假日调整这个问题上,要尊重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见。针对“增加春节法定放假天数”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春节放假3天是合适的,至于一些单位在除夕自行安排放假,并不能代表政府的规定。(200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2版,《节假日调整尊重大多数人意见》)

2008年,除夕堂堂正正登上了春节法定假期表。由于调休因素,这一年的春节假期从2月6日一直放到2月12日(除夕至正月初六),共有7天。

作者: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