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火筒
重庆晚报
2018-01-13 18:40
听新闻

蒋兴明

  我跑回家,跑进灶房,看见一个黑影,是父亲,衰老瘦弱的父亲。他拿起吹火筒,正在往灶里吹,往火里吹,像是要把一生的力气都用出来。

  如果你没去过乡下,就有可能不知道,立在灶房的像竖笛一样的竹子是干什么用的。你也很难想象,它竟然不知疲倦地把乡村的灶火吹了千百年。乡下的吹火筒,它能让小火变成中火,让中火变成大火。

  吹火筒,顾名思义,它是吹火的工具,吹出火苗,吹出蓬勃生机。在城里,煮饭用天然气,打一下火就行了;如果需要烤火,可以用烤火器。吹火筒,在城里可没有用武之地。但在乡下,尤其是过去的乡下,它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家什,像吃饭的碗筷,睡觉的床铺。

  吹火筒的制作十分简单,取一根不大不小的竹子做吹火筒。竹子太大,吹起来很吃力;竹子太小,则难以吹出气势。选取其中笔直部分,长短以伸进灶膛的深度为宜,将竹节之间打通,最后一个竹节用钉子钉出一个小孔,便成了吹火筒。

  乡下人在生火时或柴火熄灭时,把嘴巴全封闭地堵在筒口,鼓着两腮,深吸一口气,让小孔的一头对准忽明忽暗的火星猛吹。气流经过吹火筒里面的隧道流到出口,出口外别样洞天。

  火星很快便由小变大,由微弱变得通红,挨着的干柴就会猛地燃起来,然后由点及面越烧越旺,呈燎原之势。

  吹火筒从做成开始,它就在灶房立着,在火炉旁立着,像忠诚的侍卫。

  我就用过吹火筒,吹走了一段不短的岁月。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鼓起两腮,吹了一次又一次。多数时候,我把大火吹了出来,把信心和笑容吹了出来。也有不顺畅的时候,我一次次用力,一次次无功而返。于是,我就讨厌它,甚至想摔它,把它砸个稀巴烂,自然越吹越没力,越吹越没了信心。

  这样的时候,往往父亲就会走过来,接过吹火筒,蹲下身用力地吹。那些干柴就乖乖地燃了起来,火就旺了起来。父亲笑着说,“你看,火不就起来了么,吹火得有耐心,得讲方法!”

  父亲其实是要告诉我,干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都要讲窍门。父亲讲不出那些大道理,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哪有那么多耐心,想的尽是吹火之外遥远的事情。

  后来,我到几十里外的镇上上学去了,到一百多里外的县城上学去了,到更远的地方上学去了。往往一个月、一学期,我才能回一次家。

  有一次,我回到村口,看见家家户户炊烟缭绕,唯独我家屋梁上只有安静的天空。我跑回家,跑进灶房,看见一个黑影,是父亲,衰老瘦弱的父亲。他拿起吹火筒,正在往灶里吹,往火里吹,像是要把一生的力气都用出来。我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眼泪却夺眶而出……

  许多年过去了,我偶尔还会想起它,想起它立在灶台边,立在火堆旁,想起火炉里升起的无边无际的快乐时光。手里有吹火筒,就像手里有钥匙,我以为就能开启乡村幸福生活的大门。

  (作者单位: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